-
日期: 2024-07-29 | 来源: 香港经济导报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一九一二年四月,一个宁静的春日清晨,雾气还在林间弥漫,草坪上沾满了露珠,晨曦慢慢照亮一座维多利亚风格大宅的轮廓。镜头游移之间,早起的各色人等穿梭忙碌。几百年来,唐顿庄园都以这样的方式开始每一天的生活。
不是所有人都会喜欢这样的社会图景:大领主不仅拥有经济的垄断权,还具有道德的权威;被统治阶级则安于自身的命运,且似乎乐在其中;宗教构筑起精神生活的基石,“上帝和国王”是不容置疑的最高存在;农夫躬耕于野、工匠挥汗于坊,而贵族每天所做的只是骑马狩猎,或手捧美酒围坐于书房闲话;这是英格兰,保守主义视界下的英格兰,平静、有序、充满规则,不时泛起的一些小小矛盾,就像平静水面上的涟漪,很快会归于无痕。
至于暴风骤雨的社会变革,那是遥远的欧洲大陆的传说,只有闲浪之徒才会心向往之,为此地的世道人心所不齿。在这片土地上,乌托邦梦想和极端意识形态一次又一次被不动声色地埋葬。盎格鲁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的是自由、常识、公正的法治和优雅举止。
这一切不禁让人疑惑:英格兰是如何在社会稳定与不平等、自由与单调乏味、传统与开放、宽容与狭隘、礼貌与贪婪的对立中获得其独特平衡的?ITV的长篇电视剧《唐顿庄园》就是这一切最完美的影像化诠释。
唐顿庄园(Downton Abbey),占地五千英亩,坐落于英格兰东南部汉普郡,是格兰瑟姆伯爵(Lord Grantham)的家族世袭领地。以一九一二年四月的泰坦尼克悲剧始,在奥斯卡最佳编剧朱利安·费罗斯(Julian Fellowes)的如椽妙笔和著名导演布莱恩·派西维尔(Brian Percival)的精心演绎下,二十世纪初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随着剧情在这个古老的英格兰庄园一幕幕呈现:一战的硝烟、俄国革命、欧陆王室的覆没、工党的兴起、劳合·乔治的福利国家、妇女参政与普选权、以及民治时代的若隐若现。
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在《人性论》中说:人类的心灵极善于“观念联想”,一个家族和一群人长期统治,顺理成章就会被与“统治权”联想为一。在道德与政治上,人类大体上心安自足于“当前的固有惯例”,而且视此为明智。而唐顿庄园的生活,无一不在体现这种“固有惯例”。
首先是等级制度:“尊卑有序”是唐顿生活的基本准则,即使是仆人,也有既定的空间,哪些可以进入客厅,哪些则应该呆在楼下;不搬弄是非、不乱发议论;恪尽本职,勿做无益空想;一切都有明确的规矩,显性或隐性。逾越是不可接受的举动,粗俗而失礼。
在唐顿的世界里,“平等”是个遥远而奇怪的概念,既缺乏历史的沿革,也得不到现实人群的认可,包括那些在楼下劳作的人们。这符合了保守主义的理念:社会是个巨大的复合有机体,有生命、理智和情感,与一个自然人并无二致。
《唐顿庄园》海报
天赋能力、性格禀赋乃至野心欲望的差异,使得等级制度成为一个自然的、必然的存在。即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或缓和这些缺憾,也往往来自于人们的自发行动,而非有意识的力量。一味追求“平等”,将使人们丧失社会认同感,破坏社会机体的健康。用老管家Carson的话来说:“这是危险和不道德的”。
这是一个让启蒙主义者沮丧的英格兰。连马克思都曾说道:在英国,连工人都是资产阶级。妇女参政和普选权的施行,并没有在唐顿激发起多少兴奋的情绪,似乎也没有什么人对“与伯爵一起决定政治问题”感到兴趣。其实这样的场景,英格兰的先贤艾德蒙·伯克(Edmund Burke)和阿克顿勋爵(John Dalberg Acton)等人早已洞若观火。对于平等主义的滥觞和选举权的扩大,他们一直持谨慎的保留态度。原因也许在于:这些保守主义的思想大师早已阅历了太多以“善良意愿”始,以“满目疮痍”终的历史活剧,因而洞悉了世界的本相。-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