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16 | 来源: 智谷趋势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一大批南方干部,密集调任东北,并委以重任,释放出不寻常的信号。
今年以来,至少有10位来自粤浙苏三地的“少壮派”官员,密集赴东三省履新。其中,6月以来就有8人之多,其中不少属于“超常规”的提拔重用。
尽管自2017年《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实施以来,这类干部交流每年都在进行,但这次调动仍然显得不一般。
为什么这两个月,干部北上更加频繁?他们将带来什么改变?
助力东北振兴,这或许是一剂“猛药”。
1
主持关键岗位
南方干部为何北上?从选人用人特点和调往的关键岗位,可见端倪:
6月以来北上的8位官员,有一半都是提拔、重用,甚至连续跨过好几个“台阶”。
——原浙江省宁波市副市长朱欢,出任吉林省梅河新区党工委书记、梅河口市委书记。虽然都是正厅级职位,但从政府副职,直接出任党委一把手,一步到位。
——原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区委副书记、区长蒋冰,调任辽宁省丹东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党组书记。虽然级别未变,但市政府“党组书记”一般由市长兼任,接下来可能更进一步。
——原江苏省连云港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任、党工委副书记、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连云港片区管委会主任的韩尚富出任辽宁省盘锦市委常委,副市长提名人选。
——原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区长韩云调任黑龙江省大庆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
后两位官员不仅级别提升,还“三步并一步”,直接从正处级政府正职,跨过党委正职、副厅级政府副职,直接进入副厅级的市委常委序列。
什么考虑呢?显然是希望他们尽快在新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只争朝夕,做出成绩。
值得补充的是,这八位干部的年龄也不大。有五人是“75后”,两人是“80后”,正是当打之年,同时又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适合冲锋陷阵。
他们到了东北,所获任用的岗位,也都甚为关键。
比如朱欢主政的梅河口市,就极为特殊:
它是吉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高质量发展先行示范区,是吉林振兴的重要引擎。
梅河口市是东北极少数实现人口净流入的城市,“十三五”以来主要经济指标保持15%以上速度增长,经济总量、财政收入均翻一番。
2021年,吉林省批复设立梅河新区,同年,中央编办批准梅河新区管委会升格为正厅级编制。
这是吉林省首个省级新区,也是全国唯一破格升为正厅级的省级开发区,说明梅河新区不仅是吉林省探索振兴模式的前沿阵地,更作为整个东北改革创新的标杆地区进入了中央视野。
蒋冰履新的丹东,则被誉为“中国边境第一城”,拥有东北地区仅次大连港的第二个集国际货运、客运、集装箱运输业务于一体的功能齐全的港口,在构筑东北东部地区新出海通道发挥着重大作用。
还有韩云调任的大庆,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资源型城市,生产原油占全国陆上原油总量的36%。
综合来看,此次干部履职地,大多都是东北的重点振兴城市,要么是极具潜力的标杆城市,要么是处于地理要害的沿边城市,要么是亟需转型的老工业城市,恰好对应东北经济上的发展重点:-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