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26 | 来源: 自由亚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专栏 | #报导者时间:从日本的“新战前”焦虑,到“台湾有事”的日台认知落差──专访小熊英二 https://t.co/URFzoEnRtX pic.twitter.com/5OfKFkghyL— 自由亚洲电台 (@RFA_Chinese) September 26, 2024
专访小熊英二:
前言:
日本前总理安倍晋三2021年提出的“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在台日两国引发广泛讨论。在台湾,许多人将此视为日本政府对台湾安全的明确承诺而感到振奋。但3年过去,接受《报导者》专访的日本庆应义塾大学历史社会学教授小熊英二却指出,台日之间对“亚洲安全”的认知仍存在巨大落差,日本至今仍未形成应对东亚区域安全的应对共识,无论朝野政治人物或社会舆论都不真心认为日本会被卷入战争,更别说沦为战场。
小熊英二强调,台日公民社会不能仅仰赖政府层级的高层交流,而必须积极展开舆论对话:“万一台海真的开战,即便日本政府决定站在台湾这边,届时如果日本社会舆论反对,无论日台政府间的关系再好,也很难全力帮助台湾。”
内文:
2022年12月底,日本最老牌的谈话性节目《彻子的房间》(彻子の部屋),邀请了演艺圈的老牌主持巨星塔摩利上节目。当时,主持人黑柳彻子趁着岁末年终,请来宾说出对新年的展望,而谐星背景的塔摩利犹豫了一下,说出令人惊讶的沉重发言:“没有人能预测未来的情况。但怎么说呢,大概会步入一个‘新战前’时期吧。”
塔摩利在节目中没有说出预测的理由,也没有解释“新战前”指的是什么,但日本媒体和社群网路对这句话却非常有感,“新战前”一词甚至成为2023年日本新语?流行语大赏提名的年度关键字之一 ──这一方面是因为从2022年开始,日本接连见证了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前首相安倍晋三遇刺、佩洛西访问台湾与中国围台飞弹军演的台海紧张局势,动荡气氛让全世界都感不安;二方面就连长年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资深主持人,都对未来发出了严肃警告,日本面对的世局严峻可见一斑。
近年来,日本自民党政府不仅大幅增加国防预算,还加速在冲绳群岛军事部署,积极与美国等盟军联合军演。国际舆论普遍认为,日本是因为中国军事威胁升高而积极准备,台湾方面更有不少意见大胆以为,这是日本政府连动“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的战略动作。但这样的外部解释,是否准确叙述了日本内部的实际政治动态?
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历史社会学教授小熊英二。(照片提供/小熊英二)
“日本谈的‘新战前’与台湾人的理解可能不是同一个概念,”为了厘清“台湾有事”在台日之间的讨论脉络与可能误解,《报导者》特别专访了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的历史社会学教授小熊英二。
“对台湾来说,‘新战前’可能联想到局势紧张,因此需要加强防卫,这源于台湾长期面对中国军事威胁的经验;但对日本人而言,‘新战前’与实际的安全威胁无关,而是日本社会反映了对威权政治恐再归来的焦虑。”
一直以来,小熊英二的研究都关注在东亚的民族与国家认同,也非常关心日本、东亚与世界各国的公民社会与民主互动。除了教学和研究,他同时是日本重要媒体《朝日新闻》的评论员,时常发表针砭日本社会与政治政策的见解。
小熊英二的着作在台湾广受讨论。他的代表性作品《“日本人”的界限:冲绳?爱努?台湾?朝鲜,从殖民地支配到复归运动》试图摆脱传统的“亲日/抗日”框架,描绘出包括台湾在内、那些在大日本帝国中受到压迫的族群,如何在殖民体制中挣扎的拉扯、摇摆与苦恼。小熊英二也关注战争对社会和个人层次的交织牵引,像是《活着回来的男人:一个普通日本兵的二战及战后生命史》一书,就以自己父亲的生命史,以身为底层市民的经历视角,记录了他在战前的生活、被送往满洲国打仗、从西伯利亚战俘劳改中幸存,以及如何活着回家重建生活的故事,深刻反思了战争对于“普通人”的影响与时代意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