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09-27 | 來源: 南風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離婚 | 字體: 小 中 大
作者 | 南風窗記者施晶晶
編輯 |向由
在河南農村調研的時候,武漢大學社會學院博士生陳瑞燕常在村裡老農身上感受到對“離婚現象”滔滔不絕的關切。
在他們樸素的生活觀裡,家庭幸福意味著團圓美滿,但許多家庭正經歷“妻離子散”的現實,“離婚”成為繼“光棍”之後,農村的又壹婚配困境。
刻板印象中,農村婚姻相對穩固,鬧離婚多是“城市現象”,但數據表明,農村夫妻也在經歷不亞於城鎮的婚姻危機。
在西南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農村離婚率自2019年起呈上升趨勢,到2022年時,農村離婚占該縣離婚總數的95%;在雲南富源縣,2020年的農村離婚登記人數占比60%;再到西北甘肅慶陽,2012~2018年的7年間,農村結婚率下降、離婚率上升,訴訟離婚案件年均增加約250件;富庶如順德某工業化村莊,2009~2019年的10年間,離婚同樣呈上升趨勢,“90後”成為離婚主體。
部分農村的離婚率呈上升趨勢/《親愛的小孩》劇照
同樣是離婚,但就業機會、經濟收入、受教育水平、風俗觀念的城鄉差異,決定了我們無法單純用城市經驗理解農村夫妻的離婚邏輯。
這也是壹批農村社會學者持續研究的原因。不同地區的實地調研發現,尤自2010年起,隨著務工群體人數進壹步擴大,農村離婚潮尤為顯著,群體特點也鮮明:離婚夫妻以青年為主,婚姻持續時間短,且提出離婚的主要是女性。
以甘肅慶陽為例,2018年時,農村女性平均離婚年齡已逐年遞減至35.7歲,此前7年間,由女方先提出離婚的占比超8成。
在婚戀自由的現代,人們當然有自主選擇權,但在趨於保守的農村社會,是什麼推就了離婚潮,又為什麼是女性主導了離婚?離婚之後,農村青年男女過得更好了嗎?
理解村莊的家庭巨變,找到其中風險因素是更有意思也更有價值的事,因為它充分展現了農村夫妻、婆媳、親子關系如何被微妙地重構,又生出哪些新隱患,這都比離婚本身有著更為深遠持久的社會影響力。學者們也由此擔憂:以婚姻為原點織就的農村家庭關系,從壹種失衡走向另壹種失衡。
01
離婚的復雜光譜
安徽大學社會與政治學院教師班濤是壹名農村家庭社會學研究者,過去10年間,他在全國20個省市100多個村莊駐村調研,也很早感知到,農村離婚率顯著增長成為各地村莊的普遍現象,壹些極端個例震蕩他的過往認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