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06 | 來源: 科普中國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不知道你有沒有見過農村那些空置的老房子,如果長時間沒有人住,房子會壞得特別快,有的老屋甚至不出幾年就有可能房倒屋塌。
這好像和我們的慣常思維有點矛盾,為什麼有人住的房子壽命更長,沒人住的房子反而先壞掉呢?是不是所有的房屋都這樣呢?
房屋不維護,確實老得快
我猜你最容易想到的是人對房屋的日常維護。沒錯,很多農村的老房子都是用土、木、石等自然材料建造的,屋頂的瓦片也常常是小青瓦之類小塊的、固定不太牢靠的材料。這樣的建造體系要想經久耐用,日常的維護維修是至關重要的。
比如肆川省阿壩州阿壩縣的藏族夯土民居,屋頂曬台使用黃泥鋪面,每年都需要進行修補,以確保屋頂的防水和平整。土的牆體外表有細泥制作的抹面保護層,大約每隔拾年就要整體修復壹次,修復的時候村裡的鄉裡鄉親都會過來幫忙,這也成為了鄉村聚落中重要的公共活動和聯絡感情的紐帶。
在雲南昆明的大擺衣村,傳統建築大多是土坯房或夯土房。以前的村民門會用泥或者石灰抹面來保護土牆,再加上維護得當的小青瓦屋頂遮風避雨,土房子用上 100 年妥妥的沒有問題。但牆體抹面每隔幾年就需要維護翻新,屋頂的小青瓦如果被風雨或者小動物損壞,壹定要及時修補。否則壹旦雨水長時間沿著土牆持續沖刷,牆體受到嚴重的損傷,可能會危及房屋的安全。
在寒冷地區,大量積雪積雪也許會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後壹根稻草”。雖然大部分的建築都會根據當地的氣象數據進行結構設計,確保建築物能夠承受積雪的重量。但如果建築本身無人居住年久失修,再加上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不斷加劇,空置的房屋被積雪壓壞甚至壓塌的風險就會大大增加。
除此之外,現在很多老房子也通水通電了,建築內部的水管、電路等系統設備也需要日常的維護。如果長時間沒有使用和檢修,可能會損壞,甚至引發火災之類的安全事故,使房屋毀於壹旦,這壹點無論是老房子還是現代建築都是如此。
傳統社會中,人們用心地組織工匠,修繕房屋,把它當成壹種生活方式,甚至壹種儀式。這個過程不僅是對居住空間的營造,更是關乎歸屬感、尊嚴、榮耀的精神建構。而現代社會和城市化的沖擊改變了傳統的生活方式和人的價值觀,以往那些充滿儀式感的建築修繕工作如今在追求效率的現代人眼裡變得麻煩,花費高,吃力不討好。逐漸空心化的村落中,房屋也隨著人們的離去而快速老去。
日積月累,生物的力量
生物可以適應環境,也可以改變環境,對建築也是如此,很多建築的老化是生物引起的。-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