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24 | 来源: 科普中国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近日,随着某档热门综艺节目的播出,自恋型人格障碍(Narcissistic Personality Disorder,NPD)再度引起网友的热议。
原因是网友们对该档综艺节目中某嘉宾的行为表现进行举证和分析,挖出了其隐藏在人设包装之下的“假松弛”“假体面”“假聪明”,即很多看似是在为他人着想的言行,却会给人一种实际上是“以自我为主导”的感觉,例如:
·到了新环境中,喜欢以自己为中心建立小团体;
·喜欢慷他人之慨,自己不动手,却指挥别人去帮另一个人的忙;
·事情发展顺利时喜欢邀功,而不顺利的时候就喜欢说“我早就说了”;
·看似在安抚别人的情绪,却给人一种刻意表现自己,打压别人的感觉......
实际上,这种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好像也很常见,他们往往喜欢时刻表现出自己的成就和优点,却忽略他人的感受和需求,让人感到很不舒服,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甚至想要远离他们。
那到底自恋型人格障碍(NPD)是什么样?如何可以辨别是不是自恋型人格障碍(NPD)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什么是 NPD ?
在心理学中,对于各种心理障碍有一个比较普遍而核心的定义标准,即一个人的想法和行为是否超过了其文化环境中的正常范围,并且影响了正常的生活。
例如,当我们遭遇挫折时,可能会有一段时间感到情绪很低落,但是当这种低落蔓延到自己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导致自己对大部分事情都感到无趣,失去了正常生活和工作的能力,并且持续了至少两周以上的时间,就可能会被诊断为抑郁症。
在 NPD 上也是如此。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的某些方面的优点可能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自信,这是合理且正常的,但是当这些方面的自信开始变得盲目和过度泛化,旁人很容易就能感到当事人的不正常,人际关系也因此变差,在大众文化中这可能会被认为是一种“自恋”或“自我中心”的表现。
而在心理学和精神病学中,这些表现就可能构成了 NPD 的定义标准,变成一种人格障碍,即表现出一系列稳定持久的“自恋行为模式”,例如过度夸大自我、对赞美的需求以及缺乏共情等,并且偏离了正常的范围,导致他们在生活、工作和社交等领域的功能表现受损,其中最为明显的就是人际关系会受到极大的影响。
心理学研究表明,由于 NPD 的诊断标准尚未达到统一,所以其患病率在不同研究中有较大的差别(0~5.3%),也有综述文献表明其患病率中位数约为 1.6%。而在全球范围内,任何人格障碍的汇总患病率约为 7.8%,我们最为熟悉的强迫性人格障碍(强迫症)则为 3.2%,相比之下,NPD 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其实是比较低的。
遇到有这些特征的人,要小心!
患有自恋型人格障碍的人不仅自身的心理功能受损,也会给周围的人带来很多不良的影响。但麻烦的地方就在于,有时候我们可能只是觉得和对方相处起来很不舒服,可是却很难发现对方这种过度自恋的倾向。
那么,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区分什么是正常的自信,什么是不正常的“自恋障碍”呢?
接下来我们就根据《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对于 NPD 的临床症状描述,总结出以下 6 种 NPD 的典型表现,以及如何有效辨别出这些典型表现的小 tips。
1-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