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0-31 | 来源: 潘幸知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再见爱人4》李行亮和麦琳,在心理学上是一种“共生绞杀”的关系,彼此离不开,关系又血肉模糊,看得人又揪心又压抑。
麦琳就如同典型的付出牺牲式妈妈,用道德绑架对方,一直传达的都是“我为了你...”“我本该可以...”,通过挑剔对方,指责对方不关心自己、不满足自己、别人有的她都没有,她就是故意不让李行亮得满分,让李行亮感觉不懂自己,让李行亮对自己心怀愧疚,这样才能一直控制对方。
有网友说,看一集我都不想看下去,真不知道李行亮为什么能忍那么多年。这就是幸知接下去要说的“共生绞杀”关系。
幸知在咨询中,经常会看到一些夫妻,其中一方在普通人看来“不可理喻”,觉得生活起来会非常窒息,比如长期家暴,PUA等,但是另一方往往一边控诉一边忍受。
共生绞杀:一些夫妻,其中一方在普通人看来“不可理喻”,觉得生活起来会非常窒息,比如长期家暴,PUA等,但是另一方往往一边控诉一边忍受。
一、共生绞杀,畸形的婚姻关系
“共生”,是心理学家玛格丽特-马勒提出来的,最早源于生物学概念,指的是两种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又抑制的关系。
在她的“分离-个体化理论”中,把生命的成长看成一个和父母从融合到分离的过程。
六个月前的婴儿,仍处在跟母亲是一体的想象状态里,母亲是自己身体的延伸,六个月后,婴儿随着发展和现实的发生,逐渐意识到母亲跟自己不是一个人,界限意识形成。
但是,如果孩子超过六个月,甚至到了二、三十岁,依然和父母保持着一种共生关系,那就是病态的,这样的共生即,我不能独活、我必须和你在一起。
平等关系一旦失衡,处于被支配地位的一方会被剁掉向外延伸的手脚,最终自我被支配方“绞杀”。
台湾女星狄莺,她和儿子的关系就存在着共生绞杀,儿子12岁才断奶,15岁之前都要一直摸着她胸部入睡,一同参加过情侣接吻大赛。
这位母亲对儿子爱得“难舍难分”,戒断社交,没有个人乐趣,完全投入教养(控制)儿子这件事上。
儿子才刚满1岁,她就对儿子开启控诉模式:“你看,我本可以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的,但是为了你,我没有打扮,没有朋友,每天都盯着你,一切都为了你啊。”
可这样的“爱”,带来的结果是什么?
儿子孙安佐因涉嫌恐怖袭击、非法持枪被逮捕,疑似吸毒被调查...
没有边界、病态的母爱,给孩子的人生带来的是天崩开局。
那么,再谈回李行亮,他这么惨,为什么不离开?
李行亮是惨,是可怜,是被压迫的一方,但一段关系能成,一定是双方共谋的结果,他在这段关系里肯定在某方面是满足着他的底层需求,甚至他说过:“麦琳是全世界对我最好的人,甚至比我妈对我还要好。”-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