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01 | 来源: 印象与逻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拜登 | 字体: 小 中 大
10月29日,拜登在一次与左翼西班牙裔非营利组织的通话中,称川普的支持者为“垃圾”。他具体这样说道:“川普没有品德,他根本不关心拉丁裔社区。就在前几天,他的集会上的一位演讲者称波多黎各是一座漂浮的垃圾岛。我看到漂浮在那里的唯一垃圾就是他的支持者。”
这段话在社交媒体上迅速引发了争议,许多人指责拜登过于轻视异见者,甚至有人将这一言论与2016年希拉里称川普支持者为“一群可悲的人”联系起来。事实上,拜登的“垃圾”言论不仅仅是偶然的失言,而是美国左派精英对异见者轻视态度的又一次体现。那么,是什么原因让左派精英逐渐展现出这种优越感?这种对异见者的态度,会在政治上带来怎样的后果?
左派精英轻视异见者的传统
拜登的“垃圾”言论似乎并非孤立事件。近年来,左派领导人时常发表类似言论,显露出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早在2008年,时任总统候选人的奥巴马就曾批评中西部选民“固守枪支和宗教”,认为他们是在经济压力下“心生不满”的一群人;2016年,希拉里更是直言川普支持者是一群“可悲的人”,并认为他们充满“种族主义、性别歧视、恐同”等偏见。这些言论传达出一种“进步”对“落后”的俯视姿态,反映了左派精英对不同意见的鄙夷。
从历史上看,美国左派自20世纪60年代起,经历了民权运动和性别平等等社会变革,在推动这些进步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道德正义”的话语权。左派精英认为他们代表了社会的进步力量,致力于推动平等、包容、环保等政策。在这种叙事中,持不同意见的选民往往被看作“道德障碍”。拜登的“垃圾”言论其实是这种长久以来积累的政治态度的延续。
精英政治的道德优越感
左派精英之所以会轻视异见者,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他们认为自己站在道德的“正义”一方。左派通常以代表“进步”自居,倡导平等、包容和环保等政策。然而,当拜登将川普支持者称为“垃圾”时,这种道德优越感也暴露了其内在的偏见和双重标准。
在移民政策上,左派精英常常支持开放边境,认为这是“人道”的选择,并指责反对者“冷漠无情”。然而,很多反对开放移民政策的选民并非出于偏见,而是出于对安全和就业等切身利益的担忧。根据2024年盖洛普的一项民调,超过55%的美国人认为大规模移民会威胁美国的安全和资源。
环保政策也是类似情况。拜登政府曾提出减少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政策,得到了左派精英和环保组织的赞赏。然而,对于那些依赖传统能源生存的基层工人来说,这一政策可能意味着失业和收入减少。2021年,随着减少开采政策的推行,美国多个州的能源相关行业受到打击,尤其是德克萨斯州和西弗吉尼亚州等地区,数万名工人因此失业。
这些政策表面上符合左派精英的理想,但对于基层民众来说,失业和生活困境才是无法忽视的现实。拜登的“垃圾”言论揭示了左派精英的某种偏见:他们热衷于讨论宏大议题,却往往忽视这些政策对普通选民的影响。这种脱离实际的道德优越感,加深了选民对左派精英的不信任。
“取消文化”与言论打压
近年来,左派在推行“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方面表现得尤为积极。所谓取消文化,指的是对持不同意见的公众人物和普通民众进行舆论打压,甚至剥夺其表达权。很多左派精英认为,通过“取消”那些不符合其价值观的言论,是一种捍卫正义的手段。然而,这种现象也引发了许多批评,认为它不仅限制了言论自由,还让左派的“正义”形象受到质疑。-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