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05 | 來源: 歐亞新觀察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俄羅斯國際事務委員會網站日前刊登了該委員會主任伊萬·季莫費耶夫的文章,題目為《俄羅斯-朝鮮(专题):制裁威脅無濟於事》。文章認為,俄朝兩國關系的不斷密切是共同反制西方壓力的必然結果,西方的制裁措施不會對兩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展產生影響。現將該文編譯如下,僅供參考,文章觀點不代表歐亞新觀察工作室立場。
近期,美國高級官員聲稱朝鮮軍人出現在俄羅斯,並認為他們很可能參與了俄羅斯對烏克蘭的軍事行動。俄羅斯外交部將這些言論定性為信息炒作。與此同時,美國及其盟國的確有充分理由因此而深感憂慮。
在歐洲安全危機的背景下,與莫斯科關系的破裂也導致了東北亞地區力量平衡的變化。俄羅斯曾是美國在解決朝鮮半島安全問題的合作伙伴,但如今,其在客觀上沒有與華盛頓就該問題開展合作的動機。俄烏沖突爆發之後,莫斯科與平壤之間的關系明顯緩和,其重要標志就是國家杜馬於2024年10月24日批准的《俄羅斯與朝鮮全面戰略伙伴關系條約》。
與俄羅斯的合作可以緩解朝鮮在國際上的孤立。美國對雙方施加影響的工具很少。
對核大國使用軍事力量既冒險又危險,對兩國的經濟制裁也沒有什麼意義,因為現在已經對其實施了廣泛的限制措施。
俄羅斯與朝鮮雙邊關系的密切至少可以用叁個因素來解釋。
第壹個也是最重要的壹個因素是嚴重的歐洲安全危機,其核心是烏克蘭沖突。在向基輔提供大規模軍事和經濟援助並對俄羅斯采取幾乎所有單邊限制措施(制裁)的同時,美國外交面對的是莫斯科在遠離歐洲戰場的其他方向做出的不對稱反應。長期以來,俄羅斯在世界政治的多個地區板塊上暗中發揮著作用。2014年烏克蘭危機爆發後,俄羅斯繼續在伊朗核問題和朝鮮核問題上與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開展合作。換句話說,烏克蘭危機與其他地區的問題是分開的,莫斯科仍然是多邊外交的參與者。特別軍事行動啟動後,這種分割的方式不再奏效。世界上壹個地區的激烈對抗與另壹個地區的合作根本無法結合起來。俄羅斯開始回歸古老的均勢原則,這意味著要聯合其他力量對付共同的對手。與朝鮮的合作符合力量均衡原則,朝鮮近75年來壹直受到美國全面的軍事和經濟壓力。在當前的政治條件下,美國及其在該地區的盟國根本無法為莫斯科提供維持現狀的條件。美國及其盟國對俄羅斯的遏制政策盡管力度不同,但卻為俄羅斯采取反制行動(包括通過支持美國的對手)提供了強大的動力。
第贰個重要因素是朝鮮核導彈計劃的發展。在20世紀90年代和21世紀以來,俄羅斯是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壹貫支持者。防止核武器和導彈技術的擴散符合莫斯科的利益,更重要的是,降低在其國家邊界附近發生核沖突的風險符合莫斯科的利益。考慮到這些利益,俄羅斯積極參與了有關核導彈問題的六方會談,並在聯合國安理會就這壹問題積極開展工作。
然而,多邊外交以及美國及其盟國的單邊遏制政策未能阻止朝鮮獲得核武器。
新的形勢已經形成,由於沒有放棄核武器的充分動力,平壤已成為事實上的核大國。多邊外交的意義和價值正在被局勢的變化所侵蝕,談判的主題也隨之被削弱,解決該問題變得徒勞無益。
第叁個因素是朝鮮和俄羅斯反制裁的努力。自1950年以來,美國對朝鮮實施了全面的貿易和金融限制。20世紀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美國放松了對朝鮮的制裁,但其中很大壹部分並未取消。華盛頓在與朝鮮的核談判中大肆渲染解除制裁的前景。朝鮮和美國於1994年達成的框架協議表明,以平壤事實上放棄核力量軍事化並通過國際核查確認其無核地位作為交換條件,美國將幫助朝鮮發展和平原子能設施並向其提供能源。在朝鮮經濟困難的背景下,華盛頓與日本(专题)、韓國和其他國家壹起向朝鮮提供了糧食和其他援助,這些援助需求量很大。然而,框架協議的執行停滯不前。平壤並不急於永久關閉核設施,美國和其他國家不時中止援助。朝鮮、韓國、美國、日本、中國、俄羅斯和美國六方會談也未能取得成功。朝鮮於2006年進行了首次核試驗,這導致了制裁的國際化,聯合國安理會宣布對朝鮮實施制裁。從2006年到2017年,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了拾項決議,針對朝鮮導彈試驗和核設施加強制裁。到2017年底,國際制裁范圍可謂全面化,其中包括禁止從朝鮮進口黑色和有色金屬及礦石、海產品、紡織品、農產品、機械設備等;朝鮮還受到包括軍事和工業產品在內的出口管制;對運輸實施制裁,包括檢查朝鮮的運輸船只;朝鮮公民出國工作受到限制。美國及其盟國的單邊限制措施進壹步強化了聯合國的制裁強度。在某些方面,制裁的國際化可以歸功於美國的外交努力,美國的許多限制性措施都具有了國際性。然而,即使在美國將朝鮮視為主要對手之壹的情況下,也無法阻止平壤獲取核武器。此外,在對朝關系中,制裁機制本身也失去了意義,因為最嚴厲的制裁已經實施。-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