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0 | 来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2024年10月,北京工商大学发布研究生招生简章。此前,该校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向学校提交了一份论证报告,论证的主题是“为什么我们还要坚持自命题?”
差不多在同一时间,教育部印发了《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自2019年以来,教育部连续5年发文,鼓励招生单位选用全国统一命题科目试卷。到了2024年,措辞从以往的“鼓励选用”,升格为鼓励“优先选用”。
面对潜在的变化,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谭励发现,学生表现得比管理层更紧张。他们接到不少考生的咨询,“今年要不要改考408?”
408是初试考试科目代码,指代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区别于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这门科目的命题工作由教育部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
目前包括政治、数学、英语等公共课在内,全国统一命题科目有25门。而根据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的调研,在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自命题科目有28874门,涉及879个单位。平均每个单位自命题科目33门,最多的单位有170门。
多所高校的研究生院负责人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减少自命题科目数量,更多选用全国统考卷已成趋势。在这一背景下,考生报考、复试选拔和调剂工作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相较于名校,双非院校或将面临更大挑战。
“研究生招生考试是一个巨型的复杂系统。”天津大学发展规划处副研究员张立迁,曾长期在研究生院负责招生工作。在他看来,效率和公平之间存在博弈。随着硕士研究生规模的扩大,在保证选拔科学选拔效率的同时,也要夯实公平性的基础。“很难说自命题或是统考科目,哪个是好的,哪个是不好的,而是要逐步寻找一个最优解”。
统考大潮与自命题回潮
2024年8月,离湖南科技大学发布招生简章还有两个月,该校研究生院官网更新了一则通知,宣布部分学院的考试科目将进行调整。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鼓励招生单位优先选用全国统考科目试卷。”湖南科技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李海萍说。最终,湖南科技大学自命题科目,从上一年的76门,减少到67门。
不只是湖南科技大学,南方周末记者梳理发现,在2025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多所高校自命题科目改为统考。
计算机是变化数量最多的科目之一。包括四川大学、北方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在内的多所高校,由数据结构等自命题科目,调整为代码408的统考科目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宁波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新疆医科大学医学综合等科目,由自命题调整为统考科目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统考科目教育学专业基础也成为新宠,西南大学、河北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等高校都有教育学相关的自命题科目作了调整。
在李海萍看来,教育部虽然没有强制推行统考,但政策有鲜明的鼓励导向,高校也在朝这个方向努力。不过他提到,“我们不搞一刀切,教育部尊重高校的办学自主权,研究生院也要尊重二级学院的办学自主权。”
用他的话说,专业的事情学院更加清楚。但如果已有统考卷可供选择,学院仍要求采用自命题,则“必须要说服我们”。
中部地区某高校人文学院,就成功说服了学校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
历史学专业基础(313)的统考卷,考查中国史和世界史两部分内容。该院没有世界史专业的导师,只招收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如果选用统考卷,可能出现的情况是,招到擅长世界史的高分考生,但这不利于今后的培养。
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和院系选择统考的趋势下,同样按兵不动的,还有北京工商大学计算机与人工智能学院。-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