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3 | 来源: 国际观察 | 有1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在离开白宫时隔四年之后,特朗普将重返椭圆办公室,开始他的第二个四年总统任期。
基于特朗普第一个任期内的表现及竞选期间的言论,全球舆论普遍预计未来美国将进一步强化“美国优先”的保护主义立场,退出自由贸易体系和全球多边主义。这将给世界带来什么样的冲击,对美国自身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问题正引来高度关注。
美国曾在“脱钩”中完成工业化
在特朗普以及他所代表的一些美国人,一再表示出反全球化情绪,意图通过对外实施高关税、设置贸易壁垒、重振制造业来“让美国再次伟大”时,他们可能想到的是美国以往的工业化历史。
19世纪到20世纪前期,被认为是美国奉行“孤立主义”的时期,也正是在这段时期内,美国与当时以英国和欧洲为主推动的全球化潮流若即若离,却成功地从“发展中国家”蜕变成了工业化国家,实现了国家崛起。
在《保护主义:美国经济崛起的秘诀(1815-1914)》一书中,美国经济学家迈克尔·赫德森(Michael Hudson)向我们展示了一幅19世纪美国实现工业化和经济崛起的图景。与人们的普遍印象或想象迥然有异,自由贸易和对外开放并非19世纪美国经济崛起的必要条件,相反可能是制约因素。
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开放度的两个重要指标,是关税税率和对外资的态度。给对外贸易设置较低关税和允许外资低门槛进入,意味着较高的经济开放度,反之表明经济开放度较低。崛起时期的美国并不是一个通常所说的开放性经济体,是在相对封闭中发展的。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美国完成了从农业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经济、城市社会的现代化转变,崛起成了世界首屈一指的经济大国。
1878 年,从美国纽约曼哈顿下城查塔姆广场的包厘街东侧向北望去的第三大道线火车轨道。资料图:NYC Urbanism
在美国相对封闭的工业化时段,当时的世界却正在经历一轮全球化浪潮,它主要是由英国和欧洲推动,美国对此做出的选择并非是“融入”,而是“隔断”,也就是有选择、有限度地参与全球化,甚至刻意与其保持距离。
整个19世纪,美国都维持了很高的关税水平,这在南北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期更是如此。举几个时间点为例,1816年美国的税率为35%、1820年是35%-45%,到了1828年攀升为50%、1875年依旧高达40%~50%、1914年是44%。这期间,1890年通过的《麦金利关税法》(Mckinley Tariff),使得美国成为工业化国家中关税税率最高的国家,也让其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
最终,美国经济就是在这样铜墙铁壁般的关税保护之下崛起的。实施关税保护、推行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政策,为美国工商业摆脱英国控制、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创造了条件。随着公路的修建、运河的开凿、汽船的发明,美国国内贸易迅速发展,各州之间建立起密切经济关系,最终超越了对外贸易。
19世纪美国选择隔断型发展和实现经济崛起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高度重视内需和国内市场,也成功实现了通过培育国内市场和扩大内需实现工业化。
赫德森在其书中,描述了19世纪的美国工业化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美国学派”,他们认为只有当美国经济与英国以及其他发达的工业国隔离开来时,美国才能保持真正意义上的独立;由于国内需求的增长可以为其经济扩张融资,美国因此不需要依赖国外市场,这种理论指导了美国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崛起为世界工农业强国的经济政策的制定,特别是南北战争之后美国的关税政策和发展战略。-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