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5 | 來源: 21世紀經濟報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館館
11月院線片中,《焚城》算是逆風翻盤的壹匹黑馬,上映前叁天始終被《毒液》壓制,越往後反而壹路走高接連拿下票房日冠。就連壹周後才上映的愛情片《那個不為人知的故事》也只搶走了兩天風頭。《焚城》之所以能脫穎而出,就在於壹個“新”字。它不再是單壹的類型化電影——既有推諉責任的權斗劇情,也有爭分奪秒、大愛無私的火場救災。這種雜糅讓整個故事變得剛柔並濟,結構也更為緊湊。
劇本設計了兩條主線:壹條從范偉立視角出發,10年前他主導頒布相關條例,結果被黑心商人找到可乘之機,轉運隱藏著有毒廢料,輻射污染物的洋垃圾,埋下禍根。壹次火災,有毒金屬導致爆炸,數人死亡。范偉立因此辭職,轉行環保專家,肆處奔走呼吁正確處理有害廢品的方法。另壹條主線則是消防員黎傑峰的救火之路。黎傑峰的姐姐也是消防員,10年前那場爆炸,姐姐就犧牲在黎傑峰面前,也因此成為了黎傑峰對范偉立的仇恨緣由。
這兩個角色設計巧妙,看似立場對立,實則境遇相通。黎傑峰患有幸存者綜合征,始終悔恨當年犧牲的為何不是自己,范偉立又何嘗不是被負罪感“釘”在了10年前。他們憎恨對方,也同樣痛恨自己。直到災難再次發生,死亡近在咫尺,兩個長期封閉內心的人才有機會好好坐下來,把話說開。
整場救援行動,范偉立和黎傑峰像是情緒的正反面。黎傑峰是感性的,他和隊友生死相依、和親人相互寬慰;范偉立則永遠理性至上,他必須快速分析局勢作出決斷,才能制止更大的悲劇。他們在各自的戰場浴血奮戰,也貫通了不同的視野。曾經因親情與責任結下的梁子,最終又因承擔同壹份重任、擔憂同樣的家人而化幹戈為玉帛,讓影片收獲了非常立體的兩個角色。
相比之下,劇本對女性角色的刻畫就弱了許多。戲份最重的總負責人壹味貪功怕事,得知范偉立是此次事件專家顧問,她第壹反應是要與其爭功。而當事態惡化到不可控後,她只想著隱瞞消息,到最後被黑商以把柄威脅也毫無反擊之力。男人戲裡的女主角總是充當點綴,缺少弧光,這樣單薄的角色實在讓人有點意難平。
而較為亮眼的反而是小助理。起初她只是聽命來盯著范偉立,壹言壹行都謹遵教條,親眼見過那些受到輻射痛苦不堪的受害群眾後,她才轉變對范偉立的看法。過去人們只知道范偉立唯利是圖,是導致爆發重大事故的罪人,可後來她卻看出真正想要解救災民、挖出幕後黑手永絕後患的,只有他壹人。於是原本謹小慎微、不敢犯錯的職場新人,做出了最以下犯上的“背叛”。
《焚城》最好的壹點是節奏緊湊,危機感層層加碼。最初人們以為那是壹場普通的火災,消防隊收到的也只是叁級火警。然而去到現場才發現偏僻的垃圾場不僅收容廢品,也收容黑工,受困人數遠超想象。從救火到救人,難度大大升級。之後發現了現場還有輻射,用水滅火會導致輻射擴散,因此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火勢擴大,形勢更加嚴峻。而當范偉立到達現場勘察,從逃生的黑工傷勢判斷出火場深處還有威力更大的輻射物後,任務直接從救人救火變成了挽救全城。輻射物能從水中擴散,而恰好第贰天台風就要登陸,大雨壹下城市都會被輻射物包圍,留給他們的只有拾幾個小時逆天改命,緊張氛圍拾足。
電影裡讓人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幾處難得的寂靜。豐富的聲效占據了影片大部分時長,無論是唇槍舌戰,還是火災現場,都充斥著各種聲音:紛雜的人聲、忙亂的背景音和刺耳的警報。於是當壹切都安靜下來後,反而格外震撼人心。片中兩次對末日的呈現都是無聲的,壹次是報告預測輻射大幅擴散後會影響全城,鏡頭緩慢掃過,灰暗、沉重,空無壹人卻觸目驚心;而另壹次是消防員們進入火場內部撿取輻射物並加以封存,玻璃瓶身圓滑易碎,稍壹滑手就會引發爆炸,在緊張的傳遞中瓶子掉了,爆炸過程緩慢且安靜,能清晰看見火舌如何燒穿他們的防護服,氣浪如何掀翻壹切——鏡頭壹轉,瓶子被穩穩接住,還好只是虛驚壹場。
最催淚的莫過於最後壹次爆破任務,為了在台風來臨前炸毀附近的建築,直接就地填埋輻射物,黎傑峰和隊友們頂替了工人,主動留下來引爆赴死。他們焦急過時間來不及怎麼辦,也咒罵過對方為何不走,但最後叁個人選擇安靜地圍坐在壹起聽雨水壹滴滴落下,那是他們生命走到終點的預言,這種反襯讓人很難不動容。
作為災難片,《焚城》是可以壹觀的。盡管有專業人員指出片中關於輻射物的設定有違現實,但對於普通觀眾來說可能是很難發現的細節問題。而對於看膩了那些千篇壹律的港產動作片來說,至少這次的影片“新花樣”不會再讓觀眾失望。-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