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17 | 来源: 美国之音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外媒记者在华风险高 中国新闻“红线”激增 采访频遭打压 https://t.co/qVUBiBOkv0— 美国之音中文网 (@VOAChinese) November 17, 2024
英国和日本外媒记者在中国珠海市体育中心外就恶意驾车撞人事件进行现场报道时,先后遭遇阻挠甚至暴力对待,并被警察要求删除拍摄影像。这凸显外媒在中国的新闻工作环境日益严峻。国际新闻组织指出,中国官方已将外籍记者视为首要阻挠目标,试图通过严格控制外媒报道来防止任何社会现象演变为政治事件。中国警方还有系统地针对和逮捕当地的独立记者和外媒,并剥夺进行独立调查的可能性。
据英国广播公司(BBC)的视频,当BBC驻中国记者麦笛文(Stephen McDonell)11月11日在珠海体育中心外报道与拍摄汽车冲撞造成35人死亡的事件时,一名穿便服的不明身份的男子从后方走上前试图用手阻挡镜头,并推开麦笛文要求“不要拍”。在麦笛文要求该男子不要阻止采访后,该男子反呛“我是中国公民,你在中国拍摄,有没有记者证”,继续干扰拍摄工作。
麦笛文11月13日以《当恐怖的事情发生,中国的第一直觉是封锁它》一文描述个人经历。他提到,安保人员接到指令对记者进行监视,不仅拍摄记者的照片,还通过电话实时汇报并同步跟踪其行为。最终,安保人员以强硬态度干扰了现场的新闻报道。
麦笛文在文章中说:“当这样的敏感事件在中国发生时,地方官员会组织一批干部假扮愤怒的当地人,他们的职责是针对外国记者并阻止任何报道。这样的行为并不能叫停报道,只会让中国看起来很糟糕。”
无独有偶,日本TBS驻中国记者室谷阳太也在社交媒体平台X上指出,11月12日在体育中心现场拍摄期间,遭自称是当地市民的人包围且报警。警方将其带至警局问话,并逼迫删除所有拍摄的影片。
外媒在中国采访难度高
一名位于北京、因议题敏感不愿透露本名的外媒工作者陈苇(化名)接受美国之音采访时表示,目前在中国的新闻工作环境“不太好”,一是受疫情封控影响,二是官方对外媒的管控更严格。
陈苇在新闻现场采访时常被警察查验证件,确认采访证和护照,只有合法授权,且现场并非管控区域,没有潜在“危险”才会放行拍摄,否则即使有合法采访证仍会被禁止拍摄。
陈苇表示,尤其在北京的采访难度越来越高,很多活动不开放外媒参与,像是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进行的外国元首国事访问,外籍记者按过去惯例可以报名采访本国元首访问中国,但现在仅设置“外媒资源库”提供新闻制作的画面和材料。
更严峻的是,一般中国民众对外媒的认知也发生变化,多数人认为“外媒“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报道充满偏见且不客观,因此不愿配合媒体采访需求。
中共视外媒为“政权稳定的威胁”
无国界记者组织台北东亚办事处倡议专员白奥兰(Aleksandra Bielakowska)指出,在中国的记者报道“红线”禁忌话题数量激增,记者近年不仅必须遵循敏感话题的官方论述,甚至自然灾害、车祸或其他公共利益议题都受到当局的审查。
白奥兰对美国之音说:“外国记者不受欢迎,面临来自当局越来越大的压力。外媒记者每天都受到警方的骚扰、监视、跟踪和监控,使得剩下的记者越来越难以开展工作,报道也变得几乎不可能。”
因为警方经常阻挠他们,禁止他们进入事件现场,不允许他们参加特定活动并前往敏感省份,且消息来源也受到威胁,不得与记者分享任何资讯。中国政府使用签证“武器化”政策以限制外国记者的入境,特别是敢于报道政权认为敏感话题的记者。
她表示,中共当局将独立新闻视为“政权稳定的威胁”,使用各种手段限制外媒记者的采访,包括骚扰、监视和签证政策的“武器化”,且消息来源也受到威胁,不得与记者分享任何信息。由于北京当局正竭尽全力掩盖可能导致社会动荡的事件,并确保不让任何证据曝光,记者只能报道已被当局控制或操纵的事件。
白奥兰认为,自中共领导人习近平2012年上台以来,新闻自由受到了空前打压。她直言,中国正在恢复毛泽东时代的媒体控制模式,自由获取和传播信息的权利被视为犯罪。2024年无国界记者组织的世界新闻自由指数显示,中国在180个国家中排名第172位,是世界上最大的“记者监狱”,目前关押124名独立记者。
但白奥兰强调,驻中国的外媒记者扮演着让世界了解中国不可或缺的角色,中国做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济强国之一,国际社会不允许中国官方成为唯一的信息来源。-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