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23 | 来源: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每周三、周六早上8点多,温州龙湾国际机场都格外热闹。从进入机场大门就有人开始排队,队伍最长的那条通常就是飞往西班牙马德里的航班。
东航自从2023年11月22日开通了温州到马德里的往返直飞航班后,便常年保持着至少75%的客座率。温州机场方面提供的资料显示,乘客以商务、探亲为主,旅游客源占比较低。
刘俐对温州—马德里这条航线最深的印象就是“上座率高”。定居西班牙的刘俐每年假期都会带女儿回上海老家,除了直飞上海,回国又多了一个“更划算”的选择,从马德里直飞温州再转机上海,如果赶上淡季,还能抢到最有性价比的回西班牙的公务舱,往返只要万元出头。
然而,这样一条稳定运营的洲际航线却在今年10月底突然停航,一时引发外界诸多猜测。有业内人士认为,停航既包括补贴即将停止的影响,也有市场需求整体低迷的因素。但对于这条客座率表现优异的航线,网友猜测是补贴暂停的缘故,票价太低,航司赚不到钱,停航后以便将宽体机运力投放到效益更好的航线。
针对众多说法,温州机场方面回复《中国新闻周刊》:主要由于11月是民航传统淡季,叠加运力趋紧等多方面的因素,暂时停航。目前该航班计划于11月30日恢复,计划班期为每周一班,自2025年元旦起,再恢复至原来的每周两班。
尽管温州机场并未直接回应停航是否与补贴有关,但外界猜测并非空穴来风。今年7月底,中国民航局正式发布《关于推进国际航空枢纽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规定,连接除国际枢纽机场以外其他机场的国际航线,地方政府不得安排航线补贴。
温州—马德里航线暂时停航引发的关注,正是长久以来对二线城市能否稳定运营国际航线的不安情绪的释放。
国内二三线城市国际航线的繁荣离不开地方补贴,而一旦撤走补贴这条“拐棍”,二线洲际航线的繁荣还能持续多久?有多少国际航线能够抗住市场考验?
2016年,英国航空停飞了成都往返伦敦的航线。本文图/视觉中国
“谁先停,谁先死”
刷到民航局正式发布《指导意见》的新闻时,负责多家机场国际航线市场的江渝反复确认名单,他管理的两家客流量超过千万的国际机场所在城市不在其中。
“早就听到风声,但没想到政策确定这么快。”如江渝料想,相关政府部门对接人员很快私信问他:如何理解《指导意见》?不在名单上的城市以后都不能增开国际航线了吗?已经开通的国际航线会停飞吗?
每年“航班换季”前,都是江渝最忙碌的时候。他负责多家机场国际航线市场,要和主管单位、政府相关部门、国内外航司频繁沟通,敲定开通哪些国际航线,以及哪些航线可以拿到补贴。
江渝介绍,通常他要先结合当地交通、文旅、商务等部门的需求制定初步航线方案,如果相关航权尚未被更高级别枢纽分完,再联系航司商量开航。初步方案经过专门的航线领导小组讨论后,才逐渐形成具体培养方案,这时就需要细化到一周飞几班、每班给多少补贴。
国内二三线城市国际航线依赖政府补贴的争议由来已久。由于一线城市航空资源紧张,而地方又愿意花真金白银招商引资、打造“国际化”城市形象,远程国际航线一度在二三线城市加速落地。在三年培育期后,部分航线实现了自我造血,但也不乏盲目砸钱的航线,补贴一停,就飞不下去了。
市场需求从来不是二线城市开通国际航线的必要条件。湖南机场官方账号下,至今还有乘客询问:长沙直飞东京的航班何时恢复?公开资料显示,南航湖南分公司曾于2015年10月首次开通长沙至东京的直航航班,三年培育期预估共拿到约1200万元财政补贴。但补贴期满后,该航线并未实现市场化运营,目前停航已久。-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