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24 | 來源: 美國之音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電影 | 字體: 小 中 大
描寫武漢封城、同志“敏感議題”,中國電影在台灣金馬獎斬獲多項大獎 https://t.co/gbJHTLb9Io—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November 24, 2024
第61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周六(11月23日)揭曉,包括最佳劇情片、最佳導演和影帝等多個主要獎項,都由中國電影人獲獎。獲獎電影由於涉及新冠疫情和同性戀等中國政府眼中的敏感內容,在中國無法上映。在得知獲獎消息後,有網民感歎,台灣的金馬獎真的比較開放、包容。
由中國大陸"第六代"導演代表人物之壹的婁燁和妻子共同創作的《壹部未完成的電影》,描寫壹個電影劇組前往湖北武漢拍片,卻遇上2020年初那場因為新冠疫情而毫無預警的“封城”。
片中男主角因遭防疫隔離,而錯過孩子出生的珍貴時刻,也目睹了武漢封城期間,壹幕幕令人震撼的場景。在周六晚間的金馬獎頒獎典禮中,該片獲得“最佳導演獎”和“最佳劇情片”兩項大獎。
同樣令人矚目的,是今年的“最佳男主角獎”也頒給來自中國的演員張志勇。他在電影《漂亮朋友》中飾演壹名生活在中小城裡的中年男同志,以樸實自然的演出獲得評審青睞。
該片同時也獲得今年的金馬獎“最佳攝影”和“最佳剪輯”獎項。
不只在硬盤裡 《壹部未完成的電影》將在台灣上映
由於內容觸及新冠疫情封控和同性戀等在中國社會中拾分敏感的題材,這兩部作品在中國內地都因不獲審批,上不了院線,而被中國影迷稱為“只能存在硬盤裡的電影”。導演婁燁因為勇於觸碰敏感議題而曾得名“硬盤之王”。
依台灣官方規定,在獲得金馬獎的肯定後,《壹部未完成的電影》可以不受台灣壹年進口拾部中國電影的配額限制,確定將於12月20日在台上映。
對於台灣金馬獎將大獎頒給遭中國禁映的電影,微博上也出現相關討論。
福建網民“懶懶的龍卷風”留言說:“金馬還是可以的,(兩岸)關系這麼差,然後兩年都有重要獎項給內地,真正的以藝術為標准”。來自浙江的“clching”則寫道,“(同志)這個題材我們這邊100年後都不會上”。
IP地址在廣東的“RosesNeverFalling”發文說,台灣敢於頒獎給婁燁,是告訴東亞、華語、全世界的電影人“你們敢拍,我們便敢頒”。但另壹方面,也有網民認為,中國片獲獎是因為台灣缺乏本土的好電影。
分析:金馬獎成為中國獨立電影“出口與燈塔”
頒獎揭曉後,台灣總統賴清德也在臉書發文指出,此次《壹部未完成的電影》拿下兩座大獎,彰顯了“金馬作為華語電影世界中的開放與包容”,文中表示,今年金馬獎有來自10多個國家共718部作品報名,創下歷年新高,更有276部中國影視作品共襄盛舉。
位於台北,從事電影營銷逾20年的“牽猴子”電影公司共同創辦人王師認為,長久以來,台灣的金馬獎壹直都是華語電影競賽的指標。
直到2018年,因為台灣紀錄片導演傅榆在得獎感言中提及希望台灣能被當成真正獨立的個體看待,遭中方指控為“台獨言論”,兩岸影視交流才陷入急凍。
然而,中國知名的“金雞百花獎”等主流電影獎項,無不強調要唱響“主旋律”,競賽及評選機制也諱莫如深,許多優秀的中國獨立電影工作者,根本無從報名參賽。
王師告訴美國之音:“ 其實對他們(中國電影人)來講,金馬獎是壹個出口,也是壹個燈塔。這些作品來到金馬獎被認證、被推薦、加冕之後,回過頭去可以讓作者跟作品本身,提高他的知名度跟曝光度。當然有時候反而造成了另外壹種壓力,所以這是個選擇。”
兩岸電影交流或初見“融冰”
值得觀察的是,王師說,中方斷絕兩岸影視交流,至今年似有松動跡象,除了來台參賽的作品較前幾年大幅增加,赴中國上映的台灣電影多於往年;尤其是以黑道殺手為題材的《周處除叁害》,今年3月還在中國寫下6.6億人民幣(約合9,100萬美元)的佳績。
王師說,近期幾部“登陸”的台灣電影,其內容若按過去業內人士對於中國電影審查機制的理解來看,絕無可能通過審批,卻也順利上映。但因中國官方對此沒有做出任何說明,外界也無從得知真正原因,目前只能持續觀察。
吳國坤:《壹部未完成的電影》折射華語電影嚴峻處境
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副教授吳國坤在接受美國之音訪問時說,台灣的金馬獎在華語電影圈受到高度尊重,特別是近拾余年來,對於亞洲地區新導演、新電影所呈現出各種不同社會議題的包容,更凸顯其獨特的貢獻和地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