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27 | 来源: 霞光社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东南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海外迁徙的最重要目的地。
2021—2023年,中国制造业对东南亚的累计投资金额超过400亿美元,远超欧洲、拉美等地区。印尼、马来西亚、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都吸引着大量来自中国的投资。这些企业大多为服装纺织、电子制造、机械生产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其中不乏立讯精密、比亚迪这种头部企业。
中国制造企业之所以看中东南亚的市场,是因为这里距离中国较近,且具备大量低成本的劳动力资源,而东南亚本身也具备较好的贸易优势和消费市场。
但眼下,一场悄无声息的变化,正在给东南亚的制造型企业蒙上阴影。
随着东南亚数字经济崛起,外卖、主播等自由职业正成为年轻人择业的新选择。于是,八年前在中国发生的一幕,今天在东南亚上演了——年轻力壮的打工人,开始从工厂逃离,加入外卖、直播等新兴行业。
“当下年轻人宁愿去送外卖、去送快递也不愿意去工厂了。”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发出的感叹,再一次在新兴制造业基地东南亚上演。
东南亚的工厂,开始招不到人了
2024年,越南受众最广的新闻媒体Vnexpress 发布了这样一则报道:位于胡志明市古芝县的Samho鞋厂,正迎来严重的用工荒。
作为耐克在越南的重要供应商,Samho鞋厂巅峰时期有员工一万多名。前两年由于疫情导致经营困难,鞋厂被迫裁员至6000人左右。
裁员一时爽,招人两行泪。现在公司订单量回归,却发现招不到人了。
2024年春节过后,Samho鞋厂就出现了1500人的岗位空缺。为了尽快恢复生产,公司不仅开出了700万至800万越南盾的月薪(约275至314美元),还为面试者提供车旅费。可效果仍不尽如人意。
于是,Samho鞋厂的管理者们,不得不接连发出一连串大招:鼓励此前被解雇的工人重返岗位,工资不变工龄津贴照发;新员工只要干满两个月,即可获60万越南盾的奖金,之后每多工作一个月都能拿40万越南盾奖金,直至满48个月为止;外地工人可享有每月50万越南盾的住宿补贴;所有工人都享有全勤奖、差旅补助等福利;养育6个月以下儿童的工人,公司还会额外支付育儿津贴……
即便开出了如此有诚意的价码,两个月过后,Samho鞋厂也只招到了300多人。
Samho鞋厂的遭遇,绝非个例。
在胡志明市的新平工业区,一家名为清康的纺织厂急需1000多名工人,但前来应聘的年轻人却寥寥无几。
对此,人力资源部负责人谭先生表示:“现在纺织业对越南的年轻人一点儿吸引力都没有,由于缺少人手,即便公司能接到大量订单,也无法实现预期产能。”
更离谱的是,一家新开的鞋厂需要招聘9000名工人,负责人使出浑身解数也只能招到5000多人,而且每月还有数百名员工闹着辞职。对此,负责人无奈地表示已经放弃招聘目标,因为“这压根儿就不可能实现。”
面临同样困境的,还有马来西亚。
作为全球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国之一,橡胶产业一直是马来西亚的支柱产业。可近年来,老一辈的采胶工逐渐凋零,当地很少有年轻人愿意从事这一工种。过去的十年里,受劳工短缺、生产成本过高等多种因素,马来西亚橡胶产量已呈现出下滑趋势。
2024年1月4日,马来西亚种植及原产业部长佐哈里还为此召开了记者会。他坦言,马来西亚有约42万公顷的橡胶园,但因劳工短缺而无法收割,造成的亏损预计高达23亿林吉特(约合35亿元人民币(专题))。按每公顷需要一名工人来计算,马来西亚至少需要7万名工人才能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政府不采取措施,这将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佐哈里警告称。
因此,记者会刚结束,马来西亚政府就宣布对制造业、建筑业、种植业等5个关键行业的外籍工人实行就业放宽计划,允许雇主绕过一些条件限制,从15个来源国雇用外籍工人。
可也有相关人士称,外籍工人存在技能不对口、缺乏熟练度等问题,这个计划能有多少可行性,不得而知。
数字经济对工厂的冲击
东南亚的用工荒,最大的推手源自数字经济带来的变革。-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