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1-30 | 来源: 阡陌文史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1919年,横渡太平洋的轮船上,一对新婚恋人正开启他们的蜜月之旅。
突然,丈夫面色凝重地对妻子说:“咱们烧掉结婚证吧!”
妻子一脸诧异,不详之感升腾上来,却没想到,丈夫给了她一个意想不到的回答,她破涕而笑。
这对新婚夫妻,一个叫林语堂,一个叫廖翠凤。
在廖翠凤出现以前,林语堂曾有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恋。
1912年,17岁的林语堂是上海圣约翰学校的风云人物。
一表人才、风度翩翩,一人拿到三种奖的他,是少女们常常挂在嘴边、恋在心上的倾慕少年。
只是,尽管“乱花渐欲迷人眼”,他只坚定“单恋一枝花”。
这个幸运的女孩叫陈锦端,是同学的妹妹,在一墙之隔的圣玛丽女子学校读书。
“有一美人兮,见之不忘”。
从见第1眼起,美丽端庄的陈锦端便深深地走进了林语堂的心里。
他惊喜的发现,锦端不仅貌美,还极其聪慧,画作中总有灵气迸发,耀人眼目。
她的理想,是用手中的画笔画出这世界的美好;
而他,想用手中的笔写尽人间值得,留部名垂青史的作品。
一对才子佳人,两情相悦,志同道合,多么幸运和快乐。
然而,命运中有种无奈叫“爱而不得”,有种残酷叫“棒打鸳鸯”。
陈锦端出生名门,父亲是归侨名医、实业家陈天恩,早已跻身巨富之列,早年资助过孙中山。
而林语堂,是来自牧师家庭的穷小子,学费还得靠别人资助。
为了女儿的幸福,陈父“棒打鸳鸯”。
不死心的林语堂登门造访,向陈天恩表达心志,却被吃了闭门羹。
陈天恩冷冷地丢下一句话:“百无一用是书生!锦端已经订婚了,你就不要再来找她了!”
如晴天霹雳,林语堂呆若木鸡,而他深爱的女子也因胆小温顺,躲在房间里不曾出来为他说一句话。
林语堂的心情从云端跌落底端,他渐渐清醒,两人之间隔着巨大的现实鸿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