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06 | 來源: 新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每個月話費越來越高,可能不是你的錯覺。很多年輕人回家後發現自己爸媽的手機號被綁定了高價的套餐和莫名其妙的增值業務,每月話費甚至高達數百元。而深入了解後才會發現,每個被誘導定制高價套餐的用戶背後,都有壹個不得不“做數據”的運營商業務員。
(圖/《下壹個素熙》)
“您這邊是我們的優質客戶,現在我們推出了××套餐,套餐金額不變,每個月多享受10G的流量,另外,網速也給您升級了……”
這也許是你經常會接到的電話,電話那頭的聲音往往親切溫和,讓人感覺優惠力度真的很大。壹開始,很多人會答應升級,給出對方想要的驗證碼,確認升級成功。
但這樣的電話越來越頻繁,直到最後很多人壓根不清楚自己手機到底升級了多少套餐。明明每次升級都說是免費,但為什麼後來話費越來越高了?
如果說熟練使用手機的年輕人還相對容易識別出這樣的“陷阱”,那麼對於居住在小地方的老年人來說,他們的子女大多在外打工,在遇到這樣的情況時,往往沒有抵抗能力。在送流量、送雞蛋、送老人機的轟炸中,他們的手機可能早已在無形中綁定了各種套餐和增值業務。
今年國慶節過後,不少年輕人開始在網上發帖呼吁大家回家壹定要查查父母的手機,處在農村、信息媒介素養不高的他們,往往是被各種互聯網手機營銷盯上的香餑餑。不少人回家查了下父母的手機話費才知道,原來老人家的手機綁定了拾幾個套餐和增值業務,每個月的話費高達幾百元。
老人的話費為什麼這麼高?(圖/小紅書)
這些只是營業員的個人行為嗎?為什麼運營商打來的電話越來越多?為什麼我們的手機費用越來越高,而取消合約卻總是那麼困難?為此,我采訪了多位來自運營商壹線工作的前端和後端人員,和他們聊了聊日常工作的邏輯。我發現,他們幾乎被卷進現代工作數字增長邏輯的悖論裡。
爸媽的天價話費,
都是從哪來的
今年國慶節回老家,小Y無意間聽到媽媽抱怨每個月的話費太高。小Y先是在微信上查了媽媽的繳費記錄,發現最多的壹次竟然交了500多元。
小Y馬上登錄掌上營業廳,那裡顯示媽媽的手機開通了拾幾個套餐和增值業務。
其中包括50元寬帶電視包、50元自選流量套餐包、全光組網、39元愛家暢享會員、千兆提速、室內安防、彩鈴等,名目眾多。小Y的母親基本不識字,只會刷刷短視頻,“這麼多服務,壹個農村60歲老太能用上嗎?”母親這才回憶起,最近去營業廳辦理寬帶,營業員說了優惠多少錢和返還多少話費,最後只需要在原來手機費用上加10元。-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