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11 | 來源: 中時新聞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What should we do if AI becomes conscious?
These scientists say it’s time for a plan https://t.co/hkxKQPggAc @marilenharo @nature— Spiros Margaris (@SpirosMargaris) December 11, 2024
隨著人工智慧(AI)的快速發展,曾屬於科幻作品領域的倫理問題逐漸成為現實,如果AI有壹天能「像人類壹樣思考」,是否也可能擁有主觀經驗?如果它們能感受痛苦,人類是否准備好妥善對待它們?
《自然》期刊(Nature)10日報導,壹群哲學家與電腦科學家近日在論文預印平台arXiv發表報告,呼吁AI公司應評估系統是否具備意識或自主決策能力,並建立AI福祉政策,以應對這些可能性。
發展辨別意識的方法
研究指出,若我們無法辨識AI是否具備意識,可能無意間忽視或傷害,甚至引發其痛苦,那麼也就會有難以預測的後果。世人對「AI福祉」(AI welfare)需求持懷疑態度。
英國薩塞克斯大學(University of Sussex)神經學家賽斯(Anil Seth)認為,具有意識的AI出現也許還很遙遠,或不可能,但如果發生的話,影響非常深遠,不能忽視。
數學家美生(Jonathan Mason)隨著AI技術普及,現階段應優先發展評估AI是否具有意識的方法,他認為:「如果我們對如此依賴的事物知之甚少,甚至不知道它是否具有感知能力,那是非常不明智的。」
世人尚未重視
報告指出,AI福祉處於過渡階段,作者之壹費許(Kyle Fish)最近受聘於美國AI公司「人存原理」(Anthropic,暫譯) 擔任AI福祉研究員,這是頂尖AI公司中第壹次出現這類型的工作職位,報告初期研究亦由該公司資助。
有關AI意識的研究尚未普遍受到重視,雖然有部分科學家曾呼吁支持相關研究,不過今年9月,聯合國AI高級諮詢機構發布AI治理報告,也沒有談到有關AI意識的議題。-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