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19 | 來源: 循跡曉講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說起《星球大戰》這個系列的電影諸位要麼看過要麼聽說過,這部科幻電影講的是“很久很久以前,在很遠很遠的地方”發生的壹些事情,和歷史現實並不在壹個次元。
不過在我們這個次元的歷史上也曾經有過壹個“星球大戰”計劃,這個計劃需要的許多技術直到現在也沒有實現,所以它當然沒有變成現實,不過有不少人認為,如此虛構的“星球大戰”計劃讓蘇聯輸掉了冷戰並最終走向崩潰。壹個從來沒有被實現過的計劃能有怎樣的威力,把壹個超級大國給拖下水了?今天就來聊聊這些。
我們這個次元的星球大戰故事要從1970年代末美蘇爭霸,或者冷戰開始講起。那個時候的美國整體看上去快要完蛋了,越南戰爭以失敗告終,國際上反美斗士風起雲湧,嘲笑著“美國的兵都是廢貨”,國內也是各種各樣足夠讓人焦頭爛額的經濟政治問題。而跟美國比起來,蘇聯的情況不是小好,而是大好。
勃列日涅夫時代的蘇聯靠著賣石油賺的是盆滿缽盈,再加上蘇聯軍工產業通過各種辦法大力出奇跡,看上去真的能像手搓香腸壹樣造導彈,此時的蘇聯無論是經濟,國際地位還是軍事裝備都有要把地球管起來的架勢。1981年美國共和黨人裡根當選總統之後,發現美國無論是常規軍力還是核軍力都沒辦法跟蘇聯抗衡。在當時,核大戰的陰影看上去無比真實,而蘇聯的核彈比美國要多,如果什麼都不做,美國沒辦法保持和蘇聯的核均衡,到時候被亡國,可能也就是勃列日涅夫動動按鈕的事了。
◇ 圖為美軍從越南撤離時南越民眾登陸美軍撤離船只
◇ 圖為勃列日涅夫
◇ 圖為1966-1978年美蘇核武器數量對比
當時擺在美國人面前的有兩種選擇,壹個是擴大自己的核武器庫跟蘇聯匹敵,還有壹個是想辦法能在太空攔截蘇聯的導彈。經歷了越戰和反戰浪潮,美國人對進攻性武器非常反感,國家都這個樣子了,你再花大價錢造那麼多導彈想幹什麼?和蘇聯不壹樣,面對國內的洶洶民意,以及國會議員的質詢,美國政府只好另辟蹊徑,想來想去,攔截蘇聯的洲際導彈就成了唯壹可行的方向。-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