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12-25 | News by: 美国之音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中国“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于星期天(12月22日)落幕。本届考试格外引人议论的是,在一贯竞争激烈的背景下,考研人数连续第二年减少,大考首日又传出有多达60万人临时弃考。有分析人士指出,随着青年就业压力加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实际价值,这也折射出中国高等教育正在经历一场“降级”现象。
北京街头人们路过中国人民大学校园外墙的标识。(2024年7月22日)
388万人挤“考研”窄门 人数第二年下滑但题目更难
据《南方日报》报道,今年全中国硕士研究生报名人数为388万,比去年减少50万人。这已是考研报名人数连续第二年出现下降。
报道引述中国教育部的数据显示,近年来考研报名人数一度持续攀升,2021年为377万人,2022年增至457万人,2023年更创下474万人的历史新高。然而,随后的两年报名人数却接连下滑,2024年减少了36万人,今年又进一步下降。不过,报名人数的拐点并不意味着考研难度随之下降。报道指出,尽管去年报名人数有所减少,但“研考国家线”和各高校的“复试线”不降反涨。
今年开考第一天,网上盛传或有多达60万人弃考,话题一度冲上微博热搜榜,阅读量逼近3500万。尽管这一数字尚未得到官方证实,即便属实,预计仍有约200万考生将无缘“上岸”,也就是未能成功录取,仍需面对备考的压力和挑战。
相比报考人数,今年研究生考试另一个引起关注的焦点是试题难度暴增。
星期日,在网络平台网易上面,一篇署名“影像温度”的文章指出,今年有许多专家和考生都反馈,政治试题的难度是“10年来最大”,英文难度之高也冲上热搜,据称有不少人是考完这两个科目,就遭“成功劝退”。
文中批评,中国已明显出现“考研高考化”的趋势,亦即研究生考试越来越难,让大学生涯的后两年,彷佛高中噩梦重演,只能拚命刷题备考;如此疯狂内卷,导致高校培养人才的质量下降,才是学历贬值的主因。
高学历难解就业困境 网络热议“考研”不如“考公”
另一篇题为《考研“高考化”再登热搜:“应试化”困境何时能解?》的文章也质疑,研究生考试日益呈现出与高考相似的“应试化”特点,部分高校甚至将“考研率”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指标。
此一现象最大的负面影响,是造成大量考生盲目跟风考研,加剧教育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均。
《三联生活周刊》更在微博发文质疑 #研究生就业率下降还有必要考研吗#。文中指出,2024年毕业季,硕、博士生成功求职的比率低至44.4%,不如本科生的45.4%和大专生的56.6%。
该文直言,最重要的还是经济发展,唯有如此,才能不断创造出需要高学历人才的新增就业机会,否则“卷学历卷得再厉害,也不是出路”。
耐人寻味的是,就在考验人数减少的同时,12月1日落幕的“2025年度中国公务员录用考试”,招录与报考人数均创下历史新高。
根据官方数据,此次计划招录3.97万个职位,报名人数却达341.6万人,竞争比达到86:1。
一名浙江财经博主“上林院”星期日就发文直指考研与考公此消彼长,反映人们对于“学历崇拜”的退潮;相比投资几年的时间和高额学费,还不见得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在外企黯淡、民企裁员之际,公务员、事业编才是社会公认的终极选择。
专家:高教扩张与经济衰退的双重困境-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