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4-12-27 | News by: 常识流通处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一
《人民日报》“征集中美友好合作故事”的第二天,中日达成10项共识。
《环球时报》发表社评《现在就是中日关系改善发展的好时机》,表示“脱钩断链”不符合中日关系的现实,任何打算在中日之间推动它的企图也都不可能实现。“
风向转变得有点大、风力也很足——这当然是好事,四十多年前,我国重新打开国门、改革开放时,开放的主要对象,就是以美国、日本(专题)为主的发达国家。当时,除港资外,日资是最先投资中国的外资。
中日这10项共识中,在我看来最引人注目的是第七条:加强媒体、智库交流合作,在双边关系中发挥积极作用,着力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支持双方开展新媒体交流合作,鼓励两国正能量网络创作者相互交流。
也许,网络上的一些无脑反日声音会消停一阵了,因为商场的海报像旭日旗而喝令商家撤下的“战马行动“,大约也会偃旗息鼓了。
但是,要真正地改善民意和舆论环境,除了官方共识外,还需要更多的民间共识。
这里我需要首先声明一下,我本人坚决反对、仇视日本军国主义,对日本军国主义,我不仅有家仇,也有家恨。我爷爷当年被日军抓壮丁,后伺机逃走,日本兵在背后开枪追击,侥幸逃脱,但脚板在逃跑过程中被竹子贯穿,溃烂月余。
我知道,这样的声明里,藏着我的挥之不去的恐惧——我多次讲述这样的家史来为自己打造一副盾牌,用以抵挡某些狂热分子的攻击。三年前,湖南城市学院某老师,在给学生上《建筑文化概论》课时,因为说了一句“日本人精益求精”,引发学生李某拍桌子辱骂,并课后举报。结果呢?学校调查后,把这个老师调离教学岗位,到图书馆当管理员去了。
你哪怕什么也不说,只是开了一辆日本车,也可能被砸破头。
当然,如果你告诉这些正义的爱国青年,别吃方便面,别唱拉卡OK,别扫二维码……因为它们都是日本人发明的,他们会跟你急。
这就是我们当前面临的舆论环境。
二
我知道,我在这里写下这篇文章,肯定会被一些人扣上“精日”的帽子,但是,中日10项共识给了我勇气,为了让这样的官方共识变成更广泛的民间共识,为了让更多人恢复起码的常识,我还是想在这里提几点小小的建议——
比如,能不能明确告诉大家,和服是日本传统文化,不是日本军国主义文化?
严格地讲,和服更是中华传统文化之一种。在日本的历史文献中,和服最初被称为“吴服”或“唐衣”,日本江户时代的《装束要领抄》称:“和服沿唐衣服而其制大同小异益。本邦通中华也始于汉,盛于唐世时。朝廷命贤臣因循于徃古之衣冠而折衷于汉唐之制,其好者沿焉不好者草焉而为。本邦之文物千岁不易之定式也。”
但是,特别魔幻的是,近年来发生了多起因路人穿和服而引发争执的事件。
不仅如此,杭州西湖断桥附近,有个男主播在直播时,穿了一双木屐被一群大爷大妈围堵指责。这名男主播则辩称木屐是起源中国的,这样穿没问题。这更引起了公愤,双方发生激烈争吵。
因为反对日本军国主义,就连日本的和服与木屐——对了,还有美丽的樱花——一起反对,而且反对的分贝非常高,说明正常逻辑的空气在我们这里是稀薄的。
三
再比如,能不能明确告诉大家,我国境内的日本人学校不是在培养间谍。
网上这类文章很多。
例如有篇文章写道,“这些学校上上下下全都由日本人管理,拒绝中国人参观,还不服从中国管理。日本人到底有多嚣张,明目张胆在中国建立日本人学校。”-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