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4-12-31 | 來源: 碼頭青年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波音 | 字體: 小 中 大
牆內自媒體碼頭青年文章:最近空難頻繁,阿塞拜疆、韓國、荷蘭、加拿大……多事之秋,飛行安全壹定要重視重視再重視。
不說廢話,直接給結論:以後盡量少坐波音客機,特別是波音737MAX和737-800。
如果你實在記不住型號,那就壹律不坐波音飛機。如果實在沒得選,你可以選老式的波音777 和737,因為這些飛機都是在波音工程師還有話語權的年代設計的。
很多人會納悶,波音是大品牌,是世界民用客機裡的“清北”,為什麼就不能坐了呢?
波音曾經非常優秀。美國航空業曾流傳過這樣壹句話:“如果不是波音,我就不去。”在20世紀,波音曾被視為美國制造業皇冠上的明珠,以優異的工程設計、生產和管理品質著稱。
但如今,就像美國聯合飛行員協會首席發言人丹尼斯·塔傑所說的,“波音就像壹個問題兒童”。
1
1997年,是波音由盛轉衰的轉折點。
這壹年8月,波音以14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瀕臨破產的飛機制造商麥道。兩家公司合並後,麥道“刺客”們輕松戰勝了波音“童子軍”。
之前將麥道搞垮的那壹批人,在波音重建了錙銖必較的財務驅動文化。他們以韋爾奇為榜樣,效仿GE的做法:反工會、輕規則、重外包,同時喜歡回購股票推高股價。
《巨無霸:波音747的制造》壹書作者克萊夫·歐文認為,這場“世紀並購”是導致波音畫風突變的分界點。
簡而言之,波音自此之後被麥道奪舍了。
合並後不久,壹場名為“共享價值計劃”的大型運動就開始了。董事會想讓所有人都注意股票價格,想讓所有人齊心協力提升股價,就連技術會議都圍繞著波音股價展開。
波音由此開始信奉“每壹件事的成本必須合理”。
在《基業長青》的作者吉姆·柯林斯看來,波音保持傑出的關鍵是他們始終由工程師驅動,而不是財務驅動。當麥道的氣質滲透到波音,那麼波音注定走向平庸。
在與麥道合並後,波音不再聽從員工們的意見。每次有員工舉起手說這裡出現了問題,他們都會攻擊發現問題的人,繼而忽視問題。
壹些工人沒有遵守工廠的零部件追蹤程序,導致有缺陷的零部件丟失,而在生產壓力下,工人們還會從廢料箱中取出不合格的零部件安裝到正在制造的飛機上,以防止生產延誤。
曾經有壹架787客機在飛行測試後,在水平穩定器內發現了壹個梯子。壹旦梯子掉在關鍵部件上,那架飛機的命運就可想而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