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09 | 來源: 忘川邊的但丁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讀歷史要只讀出這麼些糟粕玩意兒,那真還不如不讀。
這兩天互聯網上突然熱傳起前網絡作家、現體制內官員當年明月的壹個流言,我看了那個流言,個人覺得是挺不可思議加荒誕不經的。據我對體制內的了解,這樣事情不太可能真的發生,就算發生了也不會是現在這種反應。流言的本身流傳代表的更多是大眾熊熊燃燒的八卦之魂,以及對當年明月這位寫而優則仕的作者的復雜心情。
不過,說起當年明月,他大約是初代網紅作家,當年壹本《明朝那些事兒》掀起舉國明朝熱,稿費據說拿了數千萬、直到今天每年可能還有幾百萬的進項。這樣壹個已經掙了這麼多錢的寫手,放棄閒雲野鶴、優哉游哉的財務自由生活,而要轉身投入官場。拋開懷有“為人民服務”的極大熱情的可能性不說,當年明月當年的這個選擇本身,其實就說明了他自己也認同其在《明朝那些事兒》當中褒揚的壹些人生價值取向——也算是壹個比較誠實,言行合壹的作家吧。
言歸正傳,明月寫《明朝》並引發全國大火的時候,我還在讀中學,學校食堂的小書店裡就賣他的這套書,有時候吃完飯還會去翻讀兩下——但每每只是翻讀兩下,就會立刻放下——因為讀不下去。
現在想來,我對《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的本能反感並不是因為當年明月老師寫的不好,而是恰恰相反,當年明月老師拾分理解並傾慕他書中所寫的那種明朝官本位邏輯,他把這套邏輯寫的太清晰、太透徹了。
這就好比壹個大作家給你描繪吃屎時的感覺,描繪的越真實、越清晰、越透徹,你可能反而會越反胃。因為你會本能的真的覺得屎惡心、難吃,真實、清晰、透徹對於這樣壹個被描述物來說不是好消息——尤其是作者似乎還是在以贊美或者說部分肯定的筆法去這樣寫的時候。
什麼是明朝的官本位體系呢?簡單的說,它是壹種社會驅動制度。
在中學歷史教科書中我們會學到,大約就在明朝建立並且延續的這段時期內,歐洲發生了資本主義革命,最先是在商貿領域的,隨後延伸至工業,最終蔓延至政治。資本主義簡單的說,就是壹種以金錢為驅動整個社會運轉之血液的社會運行方式。大到壹個社會組織人們協作某項工作(無論戰爭還是生產),小到壹個個人實現個人成功,證明自己是“上帝的選民”,歐洲人逐漸把推動這些事的原動力從中世紀的信仰轉化為流動的金錢,這就是資本主義體系。
而明代的官本主義體系是壹個與這個體系剛好相反、相對應的體系。明太祖朱元璋當年驅逐蒙元,奪得天下,在總結元朝失去天下的原因的時候說了壹句很具代表性的話:“元以寬失天下,朕濟之以猛。”
這話翻譯翻譯,大約就是成龍大哥的那句“我覺得中國人就是欠管”。糟糕的是,成龍大哥作為壹介演員,這話只能是說說而已,而朱元璋作為明朝開國皇帝,他是真的有能力實現這個狂想的。
你去查閱壹下朱元璋留下的《皇明祖訓》和《大誥》等文件,會發現朱元璋給明朝設計的這套體系幾乎無處不彌漫著壹種管束思維。-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