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15 | 來源: 大紀元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近日,壹個名為“假裝上班公司”的新概念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引發熱議。該公司以每天30元(人民幣,下同)的費用,為用戶提供工位、網絡及茶水等基本辦公設施,營造出壹個模擬的工作環境。誰會去自費“假裝”辦公?現實中的“假裝上班公司”背後是否存在法律風險?
隨著大陸經濟低迷,失業人口越來越多,“假裝上班”的現象在中國大陸流行,背後是在失業大潮中失去工作的人,在失去穩定收入後,依然需要應對房租、貸款、家庭開銷等經濟負擔,他們感到無法坦承失業的現狀,選擇“假裝上班”來掩蓋經濟困境。進而“假裝上班公司”應運而生。
在相關的宣傳圖文中,可以看見“假裝上班公司”提供了壹個類似於辦公環境的場所,有工位、網絡、打印機、茶水、衛生間等,只需30元,就可以在這裡“朝九晚伍”待上壹整天。
封面新聞報道,1月14日到成都武侯區壹家“假裝上班公司”進行了實地探訪。接近40余平米的辦公室內,整齊擺放著10張桌椅,還有飲水機、黑板等配套設備。“我們主打線上業務,但公司需要壹個注冊地址,所以租了這間房子。”阿俊介紹,這間工作室是他在2年前租下的,工作室的房租3,000元/月。
去年年底,阿俊突然看到“假裝上班公司”在網絡走紅,於是在各大平台發布了信息,“工作室可以容納至少8~10個人,如果把場地租給這些人,也許能省下壹些房租。”
阿俊表示信息發布後,前來咨詢的人群主要是大學生和正在找工作的人。“為了規避風險,我們不提供勞務合同,可以理解為虛擬人生體驗。”阿俊告訴該媒體記者,按照顧客的要求,他們也可以提供情緒價值服務。“比如給他們下達工作內容,監督他們上班等等,模擬壹些上班的情景。”
自由職業工作者李先生認為,去“假裝上班公司”上班性價比很高。李先生介紹,他不習慣於在家裡辦公,在家總想躺著或者刷刷手機,所以他總是去外面找壹個公共場所辦公,他最常去的就是咖啡廳。“基本上點壹杯咖啡要40元,主要是中途吃午飯或者去衛生間就很不方便,沒有人幫忙看守貴重物品,拿走東西再回來後可能座位又沒了,得重新找地方。”相比而言,李先生認為去“假裝上班公司”,既能享受壹個舒適的辦公場所,還沒了“座位”焦慮,非常方便。
然而也有人認為,去“假裝上班公司”,非常考驗自律。大學生吳同學說,“我之前考研學習,都是大清早去圖書館排隊,偶然刷到有這個‘假裝上班公司’,看照片環境還不錯,就去試了壹次。”但吳同學覺得,這與此前走紅網絡的“共享自習室”差不多,壹個房間有10多個工位,但每天只有2~3人去“付費上班”。“我是個不太自律的人,我去的那家店太冷清了,沒有學習的氛圍,後來就還是去圖書館學習了。”
在小紅書、閒魚等平台,都有關於“假裝上班公司”的帖子,還有人發帖做起市場調研:“想開壹家‘假裝上班公司’,會有人去嗎?”
評論區下有網民調侃:“自費上班的時代來了嗎?”也有人留言提醒:“還是要謹慎,這個商業賽道已經卷起來了,很多地方都是30元可以待壹天,還包飯。”
(網絡圖片)
多地注冊“假裝上班公司” 有商家提供社保代繳服務
報道說,調查發現,從去年12月開始,“假裝上班公司”在全國部分城市注冊成立。通過愛企查顯示,這些公司的注冊資本在1~10萬元不等,公司成員共1~3位,均未提供聯系方式。-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