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1-17 | 來源: 方圓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AI制圖,圖文無關。
近些年來
年輕人債務危機現象層出不窮
很多人的做法是
去網絡借貸平台上借款
通過以貸養貸的方式維持資金流動
但在壹些打著“靠譜、方便”旗號的
非法網貸平台裡
往往隱藏著很深的陷阱
壹旦陷進去
便很難脫身
自嘲是“非法網貸幸存者”的采訪對象
告訴《方圓》記者
被非法網貸平台催收最嚴重的時候
他甚至想過死
…………
“在你最需要的時候,它出現了”
謝又順炒股虧了60萬元。往常資金流周轉困難時,謝又順的做法是去各大網絡借貸平台上借款,通過以貸養貸的方式維持資金流動。
可這壹次謝又順失算了,他發現自己忽然“借不出來錢了”。
謝又順在多個不同的正規網貸平台上擁有賬戶,以往他在每壹期借完錢並還款後,下壹期的額度就會提高。但在虧損了60萬元後,這些平台似乎像察覺到了他的困境,立刻將借款額度調低至幾千元,謝又順被“拋棄”了。
還款日迫在眉睫,可沒有平台願意借給他錢了。就在這個時候,謝又順接到了壹通電話:“喂,是謝先生嗎?我們這有壹款叫‘花錢罐’的App,您尾號××××的賬戶人民幣(专题)可借……”
沒有誰是壹開始就會跌入非法網貸陷阱的,可當你最需要的時候,它就出現了。林家運也是在相似的困境下,接觸到了這款名為“花錢罐”的非法網貸App。
2022年,想要做出壹番事業的林家運接手了他表哥的公司,可接手沒多久,公司就陷入窘境——工程款只出不進,資金鏈斷裂,虧損巨大。
那時候,林家運說自己“能想的辦法都想了,能借的錢都借了”。走投無路之下,林家運注意到自己經常收到不知名借貸平台的短信,以及充斥在網頁的借貸廣告。他接受了“花錢罐”的網貸邀請鏈接,下載了這款App。
林家運和謝又順壹開始接觸到“花錢罐”App時,只是想著拿它救個急,可隨著利息如滾雪球般累加,他們發現還錢幾乎成了不可能的事。更何況非法網貸的危險是壹點點暴露出來的,它們有著自成體系的篩選體系和逃避追查的方式。
謝又順第壹次通過“花錢罐”借了5000元,可到手只有3500元。根據條款,7天後他得還5000元,年利率遠遠超過了國家規定的上限。這種短期、高額、砍頭息無疑屬於非法網貸的常見特點。它通常以日息、月息的形式來計算,使得借款人在短時期內難以察覺到高額利息。
意識到“砍頭息”的不合理性時,謝又順已經用了半年“花錢罐”。壹開始,借貸平台引導下載App並簽訂合同,看起來跟他平常使用的網貸平台沒有太大區別。但謝又順不知道的是,這些借貸App都是非法的,是借貸公司花錢買的非法程序。
這些交易往往是在壹些閱後即焚的平台上進行,很難追蹤,不僅無法在正規的手機應用商店上架,還常常被查封關停。
同樣地,林家運也記得自己壹開始總是下載不同的借貸軟件,後來借貸公司的小頭目直接加了他的微信,他們私下聯系,借貸合同都是在線上的借條平台簽訂的。此外,這些借貸App軟件壹經安裝,便會自動掃描借貸人的通訊錄和讀取各種隱私信息,這些操作都是為未來的催收做准備的。
壹周後,謝又順趕在截止日前順利歸還了3000元。而這壹次,他又壹次接到了電話,放貸人何勇加上了他的微信,並承諾這個周期會借給他5000元。3000元、5000元、1萬元……等謝又順意識到的時候,他已經深深陷入“花錢罐”的套路裡,借錢、簽下合同、拿到網貸、心驚膽戰地趕在截止日前還掉欠款,然後再開啟壹個數目更為巨大的欠款循環……-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