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11 | 來源: 財經雜志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的結婚登記數量下降是壹個長期性的趨勢,這主要與適婚年齡段人口總量縮減等因素有關
結婚登記數量在2023年短暫回升之後,2024年再度下探,創下自1980年以來結婚登記數量新低。
2月8日,民政部官方網站發布《2024年4季度民政統計數據》。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610.6萬對,離婚登記數為262.1萬對。同時民政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年辦理結婚登記768.2萬對,辦理離婚登記259.3萬對。
2024年公開的結婚登記數量,意味著全國結婚登記數在經歷2023年的短暫止跌回升後再度下探。與2023年相比,結婚登記數量下跌20.5%。如對比1980年以來全國的結婚登記數量,創下45年來新低。
中國人口學會副會長、南開大學經濟學院人口與發展研究所教授原新對《財經》記者表示,中國的結婚登記數量下降是壹個長期性的趨勢,這主要與適婚年齡段人口總量縮減等因素有關。適婚年齡人群基數減少,相應會影響到結婚登記的人數變少。
原新進壹步解釋稱,這背後與中國人口的發展變化趨勢緊密相關。如果把20歲到40歲看成適婚年齡段,適婚年齡段的下限即“00後”開始進入婚姻狀態,而“00後”恰是低生育時代的出生人口,年均出生1631萬人,那個時段中國的出生人口數量開始明顯減少。根據2000年的第伍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00年的總和生育率為1.43(通常人口學界將總和生育率2.1作為世代更替水平,將總和生育率低於2.1視為低生育率的門檻)。另壹方面,如果把40歲及40歲以上作為適婚人口的上限年齡段,他們應該出生在80年代。從1981年到1997年,正值中國的第叁次人口生育高峰期,每年的出生人口都在2000萬以上,“80後”年均出生2213萬人。目前,適婚年齡段人口呈現出“進少退多”的特點,因此,適婚年齡段的人數開始減少,假如說結婚率不變的話,適婚年齡段人口基數縮減,結婚人數自然就會變少,這是人口發展規律決定的。
2023年的結婚登記數量,在此前連續九年下跌後出現短暫的明顯回升,當年全年辦理結婚登記768.2萬對,結婚登記數量比上年增長12.4%。2024年的結婚登記數量與2023年相比,下跌幅度明顯。
對此,原新認為,2023年結婚登記數量回升,比2022年的結婚登記對數683.5萬對增加了85萬對,主要是兩個方面的因素:壹是新冠疫情期間社會流動性減少,疫情之後出現了結婚的壹個“小高峰”,屬於補償性質;贰是部分民眾受到傳統文化習俗的影響,選擇雙春年結婚的人數有所增加。“從長期趨勢看,2023年結婚登記數量增加,到2024又有所減少,我認為是恢復到了壹個正常軌道。”
除了適婚人口總量縮減的大背景,原新表示當前結婚人數下降趨勢,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晚婚、不婚等,這是人口、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原新表示,根據第柒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2020年,全國20歲-40 歲的適婚年齡段人口男性比女性多了 1752 萬人,性別比是 108.9(女性=100,通常認為這個年齡段的性別比正常值應該在100左右)。中國的出生人口性別比自上個世紀80年代開始偏高,至今已有40多年,走過了壹條波動升高又逐漸下降的“倒V型”曲線,2022年出生人口性別比依然為111.1(正常的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03-107),依然偏高,“早期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隊列的出生人口現在正好處在適婚年齡段,這就導致壹部分男性因為性別的失衡,想結婚都結不了”。處於失婚狀態。再從人口普查數據看到,還有壹部分人又主動選擇不結婚,以女性居多,處於不婚狀態,2020年30歲-49歲的未婚女性占該年齡段人口的4.44%,與2000年0.66%相比,占比增加了5.7倍。-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