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2-16 | News by: 生命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年轻时,你或许能毫不费力地跑完800米,随着年龄增长,爬楼梯不气喘对你来说都是种挑战。其实,这种变化可能是运动能力下滑了。
运动能力降低,被视为功能衰退最早和最显著的迹象之一,不仅关乎生活质量,还是反映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的“风向标”。
三成老人运动能力差
近期,《中华医学杂志》刊发《老年人运动能力下降多学科决策模式中国专家共识》(下称《共识》),为老年人维持和改善运动能力提供了专业意见。
广义上的运动能力,涵盖心肺功能、速度、力量、耐力、协调、平衡、灵敏性和柔韧度等。《共识》强调的运动能力不仅是“动起来”,还涉及个体在环境中移动和适应的能力,是维持独立生活的关键。
在《共识》中,运动能力下降被定义为一种与增龄相关的老年综合征,是由于生理或病理性因素导致活动能力下降的临床功能状态,通常表现为走路变慢、爬楼梯困难,甚至日常活动如提重物、短时间步行都感到吃力。
运动功能衰减并非老年人特有,中年阶段就可能开始显现,且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加速。在中国社区老年人群中,大约每三位老年人中就有一人面临运动能力下降。
根据《共识》,运动能力下降并非单一原因所致,背后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
生理因素:因年龄增长而导致激素水平变化、慢性炎症、骨骼肌再生能力下降,以及增龄相关的功能衰退,如视力弱化、听力减退,均是运动能力下降的潜在因素。
存在共病:患有肌少症、心血管疾病、慢阻肺、骨关节病等慢病,或存在慢性疼痛、营养不良、做过手术,也可能影响运动能力。
精神心理因素:认知障碍、害怕跌倒、社交孤立等会使老年人运动兴趣降低,陷入“运动减少-肌肉流失-体能下降-运动更少”的恶性循环。
社会环境因素:老年人缺少安全运动指导、场地和服务等,会加速运动能力下降。
运动能力下降后,一系列负面影响随之而来:
活动水平和能力降低
老年人可能因此更趋于静坐少动,导致肌肉量加速流失,加快衰老进程。
疾病风险将显著增加
例如,肌肉对骨骼的牵拉是维持骨密度和骨代谢的重要因素,运动减少会导致肌肉缺乏必要刺激,进而影响骨骼健康,增加骨质疏松风险。
与跌倒等事件相关
运动能力下降被视为失能的初始阶段,与跌倒、住院、死亡等不良健康事件相关。
此外,运动能力下降后,老年人可能无法完成一些基本的日常活动,不仅影响独立生活能力,增加对他人照顾的依赖,还可能导致他们外出活动减少、孤独感增强、加剧社交隔离。
如何识别运动能力下降?
早期识别运动能力下降,有助及早干预,阻断或延缓运动能力下降。《共识》建议,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特别是有低体力活动、肥胖、营养不良、平衡障碍和慢病等危险因素的人群,应重视运动能力下降筛查。
目前,相对常用且权威的方法是SPPB测试(简易体能状况量表测试),包括三项内容。
1
步速测试
用于评估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协调功能等。-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