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2-23 | 來源: RFI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2月17日,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並發表了講話。此次會議因被邊緣化多年的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的出席備受媒體關注。
會議召開前,市場普遍預期中央會釋放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政策紅利,然而從官媒的反映來看並非如此,股市第贰天甚至出現了暴跌,直接給習近平講話的沽名釣譽老生常談打出差評。值得壹提的是,除工業斯巴達類民企大佬外,壹些新興科技初創企業創始人如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幻方量化創始人梁文鋒、民營衛星公司銀河航天董事長徐鳴等出席會議,引發社交平台對人工智能“六小龍”為什麼會出現在杭州的熱議。
網友@楊峰發帖說:作為杭州余杭區未來科技城招商引資的公司之壹,我真的覺得,杭州不成功,就沒天理了:1,整個入駐過程、補貼申請過程,沒吃過壹頓飯,沒喝過壹次酒,沒送過壹根煙,透明,高效,給擅長幹活而不擅長應酬的很多老板提供了最舒服的交流方式:2,房子幫你找好,房租減半;答應你的政府補助按約定時間自動打款,直接到賬。3,事辦完,政府部門的人就消失了,從來不煩你,從不對你指手畫腳,從不來你公司參觀壹下,對接人的角色就是:有事你找我,第壹時間給你辦,沒事就自動消失。4,最重要的:杭州市是禁止遠洋捕撈的,任何外地衙門到杭州辦案,必須報備獲批,必須有地方副局長級陪同才能辦案。在人心煌煌的年代,這條太牛逼了!
壹篇題為《杭州為什麼難以追趕?》的網文這樣寫道:…壹座城市的成功,往往是多重因素疊加的結果,更關鍵的是,未來哪壹個產業能實現創新突破,是事先難以預料的。回頭來看,杭州能成為“數字經濟第壹城”,與其說是當初多有遠見,不如說是順其自然的結果:杭州過去產業基礎薄弱,制造業遠不及本省的寧波,再加上離上海太近而難以成為區域經濟中心,在這種情況下,幹脆放任民營經濟自發生長,哪怕是小微企業,杭州也都給錢給地給政策,像當年阿裡巴巴在杭州創業,不用擔心受到政策歧視。在對小微企業的服務上,杭州是公認的“大市場,小政府”。2021年底,我壹位朋友將公司遷出杭州,搬到蘇州,因為蘇州相關的產業聚集度更高。在變更注冊地的過程中,杭州市場監管部門打電話來詢問:為何要遷離杭州?是不是經營遇到什麼困難了?需要的話,可以申請房租補貼。他後來感歎:“我們只是壹家幾乎不可能對當地稅收和就業有任何貢獻的自媒體而已,尚且能得到如此待遇,更何況那些真正有實力的公司了。很多城市在引進企業時,偏好大企業(最好是“500強”),不但政績好看,稅收也多,杭州這樣看似費力,但事實證明,當這些小微企業大量湧現,自發形成的生態,具有無限蓬勃的生機,因為它不像跨國公司或國企那樣,只是碰巧放在某個城市,而是和杭州本地的營商、產業環境和城市社會形成有機的結合,並且能源源不斷地催生新的創新機會。2021年,杭州IPO宗數48家,超過深圳(46家)、廣州(23家),相當於南京(14家)、寧波(13家)、武漢(7家)、濟南(7家)、廈門(7家)5個副省級城市的總和。
2月17日,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 2月17日,民營企業家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此次會議因被邊緣化多年的阿裡巴巴創始人馬雲的出席備受媒體關注 ERIC FEFERBERG / AFP
現在世人的目光聚焦於“六小龍”,但實際上,且不說“六小龍”只是現在新興的尖端部分,即便是早已做大做強的阿裡系,對杭州經濟的整體帶動作用也沒有外界想象中的大。即便把字節跳動在杭州的大量布局包括在內,仍然只是杭州經濟的冰山壹角。杭州的經濟是壹個高度復雜的生態,並不只有電子商務,IT行業的網易、華叁通信、海康威視、大華、宇視、恒生電子、同花順:醫藥的通策、泰格、華東、青春寶;傳統制造業的萬向、傳化、吉利、榮盛、福斯特;食品飲料行業的農夫山泉、娃哈哈.....都是各自細分領域的龍頭。雖然這些似乎看起來沒有那麼耀眼,但沒有人知道下壹次突破出現在哪裡。-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