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3-08 | 來源: 自由亞洲電台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高新夜話中南海:3月6日,第拾肆屆全國人大本年度例會的會議主席團名單公布,眼尖的與會記者們立刻發現兩名軍工系統出身的本屆全國人大常委,去年都是主席團成員的前湖南省委書記許達哲和前中核集團總工程師羅都已經都不在名單上。兩人也沒有出席6日當天的人大會議開幕式。
其實,許達哲“失蹤”已經不是新聞。大外宣香港《星島日報》去年就以《軍工系|前湖南書記許達哲 連續兩度缺席人大常委會會議》為題報道說:全國人大常委會第拾叁次會議前天舉行第壹次全體會議,昨天舉行第贰次全體會議。新聞聯播畫面顯示,全國人大常委、法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許安標旁邊位置懸空,不見許達哲。人大常委會第拾贰次會議11月初在京召開,許達哲也缺席。
所以說,連續叁次缺席會議,應該是實錘了京城內早已有的許達哲“也已經被查”的傳聞。
1956年9月出生的許達哲祖籍湖南瀏陽,生於南昌,父母都是當年的南昌洪都飛機制造廠的職工。
1975年,高中畢業後的許達哲下鄉插隊,1977年底參加了恢復高考後的首次考試,被哈爾濱工業大學機械系機械制造專業錄取。本科畢業前,許達哲加入中共,並考取了本校的碩士研究生。
筆者看到有的自媒體把許達哲說成是哈軍工出身,其實是把哈工大的名字和曾經的哈軍工混為壹談了。
許達哲畢業的哈爾濱工業大學簡稱“哈工大(HIT)”,坐落於哈爾濱市,現在是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直屬重點大學,前身是俄國人於1920年在哈爾濱開設的中俄工業學校,是當年沙俄侵略中國的產物。該校1949年才被移交給新成立的中共政權。而在此之前的29年歷史裡,這所學校的教學都全部使用俄語或者日語,就是不能用漢語。
1951年,哈工大被中共政權確定為高等教育學習蘇聯經驗的兩所院校之壹(另壹所為中國人民大學)。
而“哈軍工”則是壹個曾經存在過的名字。它的全稱是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因為校址選在哈爾濱,所以就又稱之為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簡稱“哈軍工”。當年從這所學校走出來的畢業生,最有名的就是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兼全國政協主席俞正聲,以及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徐才厚。
1966年,文革爆發,哈軍工被迫退出軍隊序列,並更名為哈爾濱工程學院。這可能就是有人把它和哈爾濱工業大學弄混的原因之壹。
1970年,哈爾濱工程學院(前哈軍工)遭到肢解,日後衍生出了解放軍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等數所軍事院校和“民校”。總之是“哈軍工”已經成了歷史名詞。
不過呢,許達哲求學的哈工大和曾經的哈軍工也曾經有過短暫的“聯姻”。
1970年,哈工大部分專業與原哈軍工的贰系合並搬遷重慶,建立重慶工業大學,不過這個重慶工業大學還沒有招生就又奉命撤消,其中的哈工大部分回歸哈爾濱原校址,原哈軍工贰系部分則南下長沙,成為現今的國防科技大學的前身。
筆者在這裡為哈工大多費了壹些筆墨,是因為這所學校對中共軍工系統的航天部門非常重要,像是中國第壹顆人造衛星的技術總負責人孫家棟,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指揮胡世祥,繞月探測總指揮欒恩傑,“KM6載人航天器空間環境試驗設備”工程總設計師黃本誠等,都出自該校。
另外,許達哲在哈工大裡完成碩士學業的次年,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書記馬興瑞考入這所學校讀博,日後還當過這所學校的副校長。-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