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01 | 来源: 直面AI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印度 | 字体: 小 中 大
剥离非核心资产,押注AI芯片与代工业务……上任14天后,陈立武首次以英特尔CEO的身份于英特尔 Vision 2025活动上公开露面,发表了约30分钟的公开演讲,向外界传递出重振这家老牌芯片巨头的决心。
自此,美国四大芯片巨头英伟达、AMD、博通和英特尔的“话事人”都成了华人。华人在硅谷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达到了史无前例的高峰。
随着华人CEO的崛起,曾经由印裔CEO主导硅谷的权力格局,也迎来了新的改变。
印度人掌权硅谷的里程碑事件发生在2014年。46岁的萨提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接替鲍威尔默执掌微软,成为首个领导全球科技巨头的印裔CEO。
事实上,当纳德拉接替鲍威尔默执掌微软时,印裔CEO已占据硅谷科技巨头1/3的席位。
印裔CEO走向硅谷权力中心,既是时间的复利,也是时代的注脚。
20世纪80年代起,技术移民进入硅谷的印度裔工程师们从基层程序员做起,逐步晋升为中高层管理者,开始主导公司的关键项目。
2014年,移动互联网爆发期与云计算转型潮叠加时,在关键岗位蛰伏已久的印度裔高管迎来历史性机遇——纳德拉掌舵微软前深耕云服务九年,皮查伊通过Chrome浏览器构建起谷歌10亿用户生态,IBM克里希纳则主导收购红帽公司奠定混合云根基。
彼时,华人工程师却始终被困在“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中。InfoQ调研显示超过78%的硅谷华人从业者停滞在技术骨干层级。
AI 时代的到来改写了这一局面。英伟达、AMD 等曾处于产业链边缘的芯片企业,一跃成为全球AI算力的中流砥柱,让华人CEO有了进入硅谷核心圈的机遇。
黄仁勋的经历足以说明这一变化。创业初期,黄仁勋四处奔走兜售芯片,曾每天都和微软开会争取机会,也曾站在雷军身边,用中文喊出“我也是米粉!” 以求长期合作。
如今,在人工智能军备竞赛的热潮中,微软、谷歌、Meta、亚马逊和特斯拉等科技巨头,上赶着和黄仁勋“交朋友”,只为获得英伟达芯片的优先供应权。
图源:AI制作
AMD 的苏姿丰和博通的陈福阳也都成为硅谷科技巨头们的“座上宾”。去年 6 月微软掌门人纳德拉亲自为苏姿丰站台发布 AMD 锐龙 AI 300 芯片,且微软认为该芯片性能超过Copilot+PC的要求。
在这一轮AI革命当中,另一个极为明显的趋势是,在CEO之外,今天从硅谷的工程师们到创业者们,华人的占比也都迎来新高。
华人,正越来越成为重塑硅谷权力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
01 印裔突围 叩开硅谷权力之门
在华人CEO崭露头角之前,印裔CEO率先打破硅谷权力圈层的白人垄断,开启了属于他们的黄金时代。
1957年,在日后被称为“硅谷心脏”的帕洛阿尔托,诺贝尔奖得主威廉·肖克利创立了全球首个硅基半导体实验室,其麾下“八叛逆”出走后创立的仙童半导体,十年内裂变出英特尔、AMD等37家科技企业,硅谷雏形初现。
此后的半个世纪,硅谷的缔造者们——微软的比尔·盖茨、谷歌的拉里·佩奇、苹果的史蒂夫·乔布斯都是清一色的白人男性,权力金字塔顶端始终难觅亚裔身影。
裂缝始现于1998年,印度移民萨比尔·巴蒂亚(Sabeer Bhatia)创立的电子邮箱服务Hotmail以4亿美元天价被微软收购,这位出身班加罗尔贫民窟的工程师成为首个在硅谷主流视野中登场的印度裔创业者。-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