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05 | 來源: 了望智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在美國政府4月2日宣布對中國輸美商品征收“對等關稅”後,中國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商務部、海關總署接連發布多項對美反制措施,並宣布,4月10日12時01分起,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對原產於美國的進口商品,在現行適用關稅稅率基礎上加征34%關稅。
特朗普(专题)表示,對所有貿易伙伴征收“對等關稅”旨在糾正過去數拾年全球貿易體系對美國的不公平待遇,保護本國生產者與經濟發展。同時,他也承認新關稅政策可能短期內造成壹定程度的市場幹擾,但他強調,這是實現更公平貿易環境及促進美國經濟繁榮過程中必須承擔的代價。
美方做法立即招致全球譴責,並引發美國股市連續兩日的明顯下跌。
當前全球經濟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格局。世界銀行數據顯示,全球中間品貿易占比已從2000年的40%升至2022年的58%。美國單方面加征關稅每年導致全球貿易損失超過1600億美元,這種“以鄰為壑”的政策最終將反噬自身。
1
特朗普粗暴推出關稅政策
特朗普此次宣布對全球主要貿易伙伴實施廣泛的“對等關稅”,其深層次原因可以歸結為叁個層面。首先是美國長期以來的貿易逆差壓力不斷加大,據美方統計,2024年美國的全球商品和服務貿易逆差超過9180億美元,特朗普政府將這壹現象視作對美國經濟安全與產業競爭力的重大威脅。其次,特朗普壹直強調全球貿易體系對美國“不公平”,認為貿易伙伴長期以來透過高額關稅、非關稅壁壘以及操縱匯率的手段獲取對美貿易優勢,呼吁美國必須采取“對等”的貿易手段才能扭轉不利局面。第叁,特朗普此舉亦有明顯的國內政治考量。他試圖借關稅政策兌現競選承諾,爭取中西部藍領工人及制造業地區選民的長期支持,以鞏固政治基礎,從而為可能存在的所謂“第叁任期”或其支持的候選人提供有力的政治資本。
特朗普本次推出的普遍性關稅政策主要分為兩大類,第壹類是基礎性關稅:美國將於4月5日午夜後對所有外國進口商品征收至少10%的基線關稅,這意味著無論貿易伙伴是誰,美國市場進口商品的總體成本都會顯著提升。這種基礎性措施凸顯了特朗普對現有全球貿易體系進行全面性調整的決心;第贰類是特別針對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和地區制定的“對等”關稅,這部分更為復雜。特朗普政府通過計算各個貿易伙伴對美國商品征收的關稅和非關稅壁壘的程度,推出了針對性的關稅稅率。例如,中國面臨34%的額外“對等關稅”、歐盟為20%、日本(专题)為24%、韓國為25%、越南為46%、印度(专题)為26%等。加拿大(专题)由於此前已有特殊貿易協議,不在此次關稅覆蓋范圍內。根據白宮公布的信息,這些措施將於4月9日起正式生效。白宮表示,實施這些特別關稅措施後,美國將獲取數千億美元的財政收入,以此推動國內稅制改革,並對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
特朗普政府還特別強調,這些措施不僅局限於貨幣性關稅,未來若有貿易伙伴繼續采取非貨幣性壁壘,美國也將以非貨幣手段作出相應反制,確保對等原則得到充分落實。
特朗普的普遍性關稅政策勢必在全球范圍內引發嚴重經濟沖擊。短期來看,各國對美出口商品的價格上漲,將直接推高美國國內消費成本,並對全球供應鏈穩定性造成嚴重幹擾。特朗普宣布政策後,美股應聲下跌,蘋果公司股價壹度暴跌7%,黃金、日元等避險資產則明顯上漲,反映出市場對未來全球貿易前景的憂慮。
中長期來看,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可能導致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刻調整。特朗普政府寄望於通過高關稅促使制造業和供應鏈回流美國,但現實中這種結構性調整難度極大,企業生產成本和市場需求的不確定性可能抑制實際投資效果。美國的傳統盟友與貿易伙伴可能采取報復性關稅措施,加劇全球經濟分裂與貿易摩擦,它們甚至可能組建地區性的貿易與產業聯盟,試圖在美國產業鏈之外重建貿易網絡。
特朗普政府掀起的貿易保護主義浪潮,本質上是將經濟全球化視為零和博弈的產物。通過加征關稅試圖重建制造業優勢,卻忽視了美國本土已喪失的產業基礎配套能力。當前美國制造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已不足11%,遠低於德國的22%和日本的21%。產業鏈的全球布局是市場規律作用的結果,單純依靠關稅壁壘無法逆轉這壹趨勢。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從奠基到量產僅用拾個月的案例證明,真正具有競爭力的企業永遠面向全球配置資源。
2
中國如何應對?
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中國征收34%的“對等關稅”,加上此前已生效的附加關稅,中國商品對美累計關稅高達54%。根據彭博經濟研究的預測,這種程度的關稅措施可能導致中國對美出口至2030年下降約90%。-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