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17 | 来源: 观察者网 | 有0人参与评论 | 专栏: 关税 | 字体: 小 中 大
“为什么特朗普(专题)会输掉贸易战?因为他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4月16日,美国纽约(专题)市立大学教授、200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克鲁格曼以此为题,在Substack平台发表署名文章,直指在此轮贸易战中,“占上风的是中国,而不是美国”。
克鲁格曼称,特朗普不懂贸易的真正含义,即贸易的重点在于“你能买什么,并非你能卖什么”。他解释说,美国卖给中国的多是农产品,中国可以轻松地找到替代,而美国却很难找到中国商品的替代品。
克鲁格曼认为,美国现任领导远非“睿智、头脑清醒”,且失去了盟友的信任,因此“利用贸易谈判孤立中国”的政策根本行不通。他形容,这本应是一场枪战,但特朗普拿着刀就上场了。
“占上风的是中国,不是美国”
文章一开始,克鲁格曼概述了此轮贸易战的进展:中国公布了多轮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加征关税、暂停关键矿产出口,这些矿产对许多现代工业和军事都至关重要;同时,美国和欧盟之间的贸易谈判似乎毫无进展,欧盟贸易官员称“难以确定美国的目标”。
“总结一下,中国人不像特朗普政府,他们明白贸易和贸易战的真正含义,”克鲁格曼写道,相较之下,“特朗普政府不仅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他表示,关于国际贸易,特朗普及其“马屁精”(sycophant)搞不懂一点:重点是你能买什么,而非你能卖什么。
他以个人财务状况为例解释说,工作的目的,并非为了炫耀自己与雇主保持贸易顺差,“他们付我很多钱,我却几乎没买过他们任何东西”,而是为了自己买得起东西。对国家来说也是如此。从他国进口自己想要的东西,才是国际贸易的目的。将货物出口至他国,最终也是为了支付进口费用。
克鲁格曼称,实际上情况可能更复杂一些,但这些复杂性并不能改变一个基本命题:国际贸易的收益,基本上来自于能够进口那些在国内生产成本高昂或无法生产的商品。
他指出,因此,对中美贸易战进行严肃分析后常常得出结论:占上风的是中国,而不是美国。
随后,克鲁格曼援引了英国《金融时报》近日的一篇报道。报道指出,美国对华出口“主要集中在农产品上”,这些商品“附加值低”。在贸易战中,中国可以相当轻松地找到其他农产品供应商,比如从巴西而不是美国艾奥瓦州购买大豆。相比之下,美国将很难找到替代其从中国进口的许多商品。
“所以,特朗普发动了一场贸易战,扰乱美国自身的供应链,”他总结道,“还记得新冠疫情造成的后果吗?还记得物资短缺如何席卷美国经济并加剧通货膨胀吗?那样的日子即将卷土重来,对特朗普声称要重振的制造业造成尤为严重的损害。”
“用关税谈判孤立中国?行不通!”
克鲁格曼表示,并不是说美国经济受制于中国。美国是一个高生产力国家,如果拥有睿智、头脑清醒的领导,能够应对严重的经济冲击。但现实是,现在美国并没有那样的领导人。克鲁格曼并非首次提出这种论调。日前,他曾发文抨击特朗普“愚蠢、反复无常、软弱”。
他在文中提到,《华尔街日报》16日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计划利用贸易谈判孤立中国”的文章,并称他不相信特朗普政府这一战略会成功,原因有以下四点:
首先,这个消息显然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或其亲信泄露的。
不同于以往的正常政府,特朗普政府在关税问题上根本不存在政策制定过程。期间,贝森特、白宫贸易顾问纳瓦罗和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等个别官员不断公开发表政策构想,但一两天后,就会有其他官员上电视,或者特朗普会在社平台上发布一些内容,推翻前面一位官员的说法。
其次,即使美国试图与其他国家达成孤立中国的协议,也不太可能成功。
理由很简单,因为特朗普已经完全丧失了信誉。毕竟,除非你让外国政府相信你会遵守协议,否则你无法与其他国家达成协议。特朗普已经摧毁了美国在这方面的信誉,他撕毁了所有现存的贸易协定,然后每隔几天就对自己的关税做出疯狂修改。
再次,欧盟没有参与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理由,因为这将摧毁欧盟自己的供应链。
即使特朗普的承诺可信,欧洲政府又怎么会想加入美国贸易战,摧毁自己的供应链呢?对于欧盟来说,一旦加入美国对付中国,就会吃力不讨好:除了自己的供应链受损外,还可能会发现美国将枪口指向自己,再次对欧盟征收惩罚性关税。-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