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17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關稅 | 字體: 小 中 大
“為什麼特朗普(专题)會輸掉貿易戰?因為他的人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4月16日,美國紐約(专题)市立大學教授、200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以此為題,在Substack平台發表署名文章,直指在此輪貿易戰中,“占上風的是中國,而不是美國”。
克魯格曼稱,特朗普不懂貿易的真正含義,即貿易的重點在於“你能買什麼,並非你能賣什麼”。他解釋說,美國賣給中國的多是農產品,中國可以輕松地找到替代,而美國卻很難找到中國商品的替代品。
克魯格曼認為,美國現任領導遠非“睿智、頭腦清醒”,且失去了盟友的信任,因此“利用貿易談判孤立中國”的政策根本行不通。他形容,這本應是壹場槍戰,但特朗普拿著刀就上場了。
“占上風的是中國,不是美國”
文章壹開始,克魯格曼概述了此輪貿易戰的進展:中國公布了多輪反制措施,包括對美加征關稅、暫停關鍵礦產出口,這些礦產對許多現代工業和軍事都至關重要;同時,美國和歐盟之間的貿易談判似乎毫無進展,歐盟貿易官員稱“難以確定美國的目標”。
“總結壹下,中國人不像特朗普政府,他們明白貿易和貿易戰的真正含義,”克魯格曼寫道,相較之下,“特朗普政府不僅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甚至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他表示,關於國際貿易,特朗普及其“馬屁精”(sycophant)搞不懂壹點:重點是你能買什麼,而非你能賣什麼。
他以個人財務狀況為例解釋說,工作的目的,並非為了炫耀自己與雇主保持貿易順差,“他們付我很多錢,我卻幾乎沒買過他們任何東西”,而是為了自己買得起東西。對國家來說也是如此。從他國進口自己想要的東西,才是國際貿易的目的。將貨物出口至他國,最終也是為了支付進口費用。
克魯格曼稱,實際上情況可能更復雜壹些,但這些復雜性並不能改變壹個基本命題:國際貿易的收益,基本上來自於能夠進口那些在國內生產成本高昂或無法生產的商品。
他指出,因此,對中美貿易戰進行嚴肅分析後常常得出結論:占上風的是中國,而不是美國。
隨後,克魯格曼援引了英國《金融時報》近日的壹篇報道。報道指出,美國對華出口“主要集中在農產品上”,這些商品“附加值低”。在貿易戰中,中國可以相當輕松地找到其他農產品供應商,比如從巴西而不是美國艾奧瓦州購買大豆。相比之下,美國將很難找到替代其從中國進口的許多商品。
“所以,特朗普發動了壹場貿易戰,擾亂美國自身的供應鏈,”他總結道,“還記得新冠疫情造成的後果嗎?還記得物資短缺如何席卷美國經濟並加劇通貨膨脹嗎?那樣的日子即將卷土重來,對特朗普聲稱要重振的制造業造成尤為嚴重的損害。”
“用關稅談判孤立中國?行不通!”
克魯格曼表示,並不是說美國經濟受制於中國。美國是壹個高生產力國家,如果擁有睿智、頭腦清醒的領導,能夠應對嚴重的經濟沖擊。但現實是,現在美國並沒有那樣的領導人。克魯格曼並非首次提出這種論調。日前,他曾發文抨擊特朗普“愚蠢、反復無常、軟弱”。
他在文中提到,《華爾街日報》16日刊登了壹篇題為“美國計劃利用貿易談判孤立中國”的文章,並稱他不相信特朗普政府這壹戰略會成功,原因有以下肆點:
首先,這個消息顯然是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或其親信泄露的。
不同於以往的正常政府,特朗普政府在關稅問題上根本不存在政策制定過程。期間,貝森特、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和商務部長盧特尼克等個別官員不斷公開發表政策構想,但壹兩天後,就會有其他官員上電視,或者特朗普會在社平台上發布壹些內容,推翻前面壹位官員的說法。
其次,即使美國試圖與其他國家達成孤立中國的協議,也不太可能成功。
理由很簡單,因為特朗普已經完全喪失了信譽。畢竟,除非你讓外國政府相信你會遵守協議,否則你無法與其他國家達成協議。特朗普已經摧毀了美國在這方面的信譽,他撕毀了所有現存的貿易協定,然後每隔幾天就對自己的關稅做出瘋狂修改。
再次,歐盟沒有參與美國對華貿易戰的理由,因為這將摧毀歐盟自己的供應鏈。
即使特朗普的承諾可信,歐洲政府又怎麼會想加入美國貿易戰,摧毀自己的供應鏈呢?對於歐盟來說,壹旦加入美國對付中國,就會吃力不討好:除了自己的供應鏈受損外,還可能會發現美國將槍口指向自己,再次對歐盟征收懲罰性關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