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4-20 | News by: 中国新闻周刊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2025年,“智驾平权”浪潮席卷而来。小米汽车在高速公路的事故也引发了行业对于智驾“蒙眼狂奔”的热议。如今,官方出手了。
4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主要汽车生产企业近60名代表参加会议。
会议强调:“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在近期的产品和战略发布会中,多家车企频繁提及“智驾”“高阶智驾”“L3级智驾能力”等关键词。在上海车展即将到来之际,伴随监管收紧,车企的宣传重点或许也将有所调整。
让智驾更安全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2024年上半年,中国L2级及以上智能辅助驾驶新车渗透率达55.7%。据预测2025年年底这一数据有望达到65%。今年,随着L3级自动驾驶政策破冰、车企加速量产布局,消费市场对“解放双手”的期待越发高涨。然而,智驾在实际落地过程中也遇到了各种问题。
近日,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在《智慧领航,安全护航——智能网联汽车辅助驾驶功能使用须谨慎》一文中,提到近期因驾驶人错误使用辅助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并揭示其原因——部分驾驶人对辅助驾驶的认知不到位,误以为“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文章表示,部分驾驶人开启辅助驾驶功能后做出玩手机、睡觉、聊天、吃东西等危险行为,不仅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也对其他道路使用者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图片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
公安部在文章中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十八条,若车企通过广告或宣传材料虚构、夸大辅助驾驶功能(如将2级辅助驾驶描述为 “自动驾驶”),误导消费者购买,市场监管部门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对虚假宣传行为处以广告费用5-10倍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若虚假宣传造成严重后果(如引发交通事故致人伤亡),可能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可对责任人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在近日汽车行业密集的发布会中,车企在展示最新技术、最新产品的同时,也频频提及智驾发展存在的问题。“在智能辅助驾驶落地的过程中,存在混淆用户视听的传播,导致用户对L2、L3的认知不足,带来驾驶安全风险,会对行业带来较大风险。”在4月16日的岚图L3级智能架构技术发布会后,岚图汽车CBO、销售公司总经理邵明峰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对于乘用企业来说,L3的到来,不仅是责任主体的变化,主机厂应该把技术冗余做到极致。”
“L3相对于L2有了更高的要求。”岚图汽车CEO卢放表示,“比如系统的可靠性、持续性,智能驾驶系统运行每10亿小时,可能发生的故障不能超过10次,这对于整车系统的安全能力要求非常高,背后就是全链路的冗余。”在卢放看来,目前所有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都是辅助驾驶,即便是所谓的L3级也是辅助自动驾驶,功能只是有限定的脱手脱眼,而责任也是由厂商和驾驶员共同承担。
“自动驾驶有几个问题需要特别讲清楚:究竟是人负责还是车负责?如果是人负责,这就是一种便利性的功能。”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兼CEO袁小林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如果不是100%确保,宣传时很可能会引起一些误解,如果不采取谨慎态度,一个生命可能会因为这样的误解造成损害,这和我们的价值观相悖。沃尔沃绝不会混淆便利性功能与主动安全之间的区别。”-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