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_NEWSDATE: 2025-04-23 | News by: 自由时报 | 有0人参与评论 | _FONTSIZE: _FONT_SMALL _FONT_MEDIUM _FONT_LARGE
据《CNN》报道,意大利警方表示,4月14日晚间一对中国籍夫妇在罗马街头遭近距离枪击身亡。
根据检方初步研判,这起事件可能与当地华人纺织业者为争夺物流势力范围有关。意大利境内的华裔黑社会问题恐有扩大的趋势。
多家意大利媒体报道,意大利托斯卡尼大区的普拉托(Prato)拥有大量中国纺织业者。普拉托检察官指出,近年来,中国犯罪组织为了争夺纺织物流业的垄断权,展开所谓的“衣架战争”,这有可能是导致这对中国夫妇是次被枪杀的原因。
普拉托,一个意大利的历史小镇,是中部的第三大城市,仅次于罗马和佛罗伦斯,原本以高品质的纺织业而闻名,却在全球化与移民潮的推动下,成为了“中国制造”在欧洲的一个奇特缩影。
然而,进入21世纪,普拉托却悄悄变了样。在中世纪建筑与宏伟教堂的阴影下,一座座工厂日夜不停地运转,里面坐著的不是传统的意大利工匠,而是来自中国的移民。
他们在这里建立起一个几乎完全独立的经济体系,从原材料进口、制造、包装、运输,到贩售,都由中国人主导。他们生产的是“Made in Italy”标签下的廉价时装,销往全欧洲,甚至回销中国。意大利传奇小镇如何被“中国制造”寄生?
普拉托工业区用意大利语和中文写的标语牌。(资料照,法新)
普拉托纺织业没落 中国温州移民趁虚而入
普拉托的纺织历史可追溯至中世纪,这座城市由于邻近比萨河(Bisenzio River)以及精湛的手工艺,逐渐发展出以羊毛为主的纺织业。20世纪中叶,普拉托更成为欧洲最大、最重要的再生纺织中心之一。从高级订制服、手工羊毛大衣,到设计师品牌的布料样本,普拉托都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到了1990年代,随著全球化与廉价劳动力的竞争加剧,本地工厂开始无力支撑高成本。普拉托年轻一代不愿接手家族企业,市场也逐渐转向价格导向,使得普拉托传统产业走入衰退。
1990年代中期,第一批中国移民,主要来自浙江温州,开始进入普拉托。他们一开始从事低阶劳动工作,但很快发现这座城市的空窗与机会,包含大量闲置的工厂、大批可利用的旧机器,以及一个仍可打著"意大利制造"名号的品牌优势。
《德国之声》报道,普拉托当地雇主联合会负责人表示,中国2001年加入WTO之后,敲响了很多普拉托当地服装工匠的“丧钟”,当欧盟对于本地制造商的贸易保护逐渐褪去之后。当意大利本地从事高品质制衣的工厂为了和外国廉价商品竞争开始裁员时,来自中国的企业主租用了废弃的意大利仓库建立自己的工厂。渐渐地,普拉托的中国人具备了许多意大利企业所缺乏的速度、效率和高生产力。
在极短时间内,这些中国移民建立起数千家小型服装工厂。他们日以继夜工作,家庭成员共同合作,几乎无需雇用外人。他们的产品价格低廉、出货迅速,打进了意大利本土与欧洲中低端服装市场。这些工厂表面合法,但实际运作中往往伴随违规劳动、逃税、环境污染等问题,也因此屡遭政府检查与罚款。-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