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4-30 | 来源: 谷雨数据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五一”小长假将至,朋友圈即将迎来新一轮旅游摄影大赛。
对于景区而言,几家欢喜几家愁。大部分景区已经摩拳擦掌,准备好迎接一大波人流量。但也有一些景区没能等来人流,在断臂求生。今年 2月,南京冶山国家矿山公园宣告暂时关闭,其运营主体已被法院裁定破产清算。2024年底,张家界景区“大庸古城”的管理公司进入重整程序。
比景区倒闭更扎心的是,你可能还一直把它们当作“网红打卡地”默默放在收藏夹里。
是游客不爱去景区了?还是一些景区“不行”了?
01
“知名景区”也在通货膨胀
事实上,中国景区竞争已是一片红海。
以5A级景区为例。
5A,是国内旅游景区评级的最高标准。曾几何时,一个5A级景区还是稀缺资源,游客向往、地方政府关切——能申请上一个,就能倚重文旅收入多年。
但景区建设总会推陈出新,这块金字招牌也随着新的评定,分发得越来越多。根据文旅部数据,中国5A景区数量从2007年的66家,累计至2024年的358家。其中,光是2024年一年,就新增了40家5A景区。
显然,将最新一批5A景区与首批5A景区对比,虽然前者也有自己的特色,但其影响力还是差距明显。
例如,首批5A景区中的故宫、长城、颐和园、九寨沟、西湖、黄山,都算是响当当的“中华名片”与“人生必游”。但云和梯田、白帝城瞿塘峡......应该也很美,但说实话,你都不一定知道它们在哪。
因此,景区评级仿佛也遭遇了“学历通胀”——过去拥有一个学士学位可能就够了,如今博士遍地走,硕士不足道。
未评级或等级更低的景区,在竞争中更加没有优势。最典型的案例是湖南张家界的大庸古城。这套仿古建筑群,投资高达25亿元,是张家界单体投资最大的城市旅游文化项目。其最初的愿景是,能够将大庸古城与张家界的核心景区打通,成为一个系列行程,让游客玩完张家界,也能到古城逛逛。-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