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06 | 來源: 華爾街日報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壹項新研究發現,中國拾年前推出的壹項曾被美國批評為保護主義的產業計劃,在縮小中國與西方技術差距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
預計這項由美國全國商會(U.S. Chamber of Commerce)委托進行的研究,將加劇華盛頓方面和其他地方圍繞如何應對中國利用國家補貼和其他策略來提升其競爭力的爭論。
在川普(Trump)第壹個任期內的中美貿易戰中,為了安撫這位總統,北京方面在公開場合不再提及領導人習近平標志性的產業戰略——“中國制造2025”計劃。但該政策仍在實施。
本周壹發布的這項研究顯示,該戰略下釋放的巨額國家支持,使中國得以消除或減少對鐵路和電力設備、醫療器械以及可再生能源產品等進口的依賴。此外,中國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競爭力有所增強,在造船和機器人等行業從外國公司手中奪取了市場份額。
這項由經濟咨詢公司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進行的研究結果凸顯出,隨著北京方面繼續推進習近平旨在使中國成為高科技行業領導者的藍圖,美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面臨的風險。
“今天的中國與2015年的中國已大不相同,這在很大程度上與壹項以空前國家資金支持為基礎的產業政策有關,”榮鼎集團副總監、該報告的主要作者卡米爾·布雷努瓦(Camille Boullenois)說。“毫無疑問,中國將繼續縮小差距並提高其競爭力。”
在習近平2012年上台約兩年後,北京方面推出了“中國制造2025”計劃,使其成為習近平產業宏圖的核心。
在2018年和2019年的上壹次美中貿易沖突期間,美國試圖讓中國改變該政策,稱其通過向中國公司提供國家補貼和強制外國公司進行技術轉讓而扭曲了競爭。但2020年達成的壹項貿易協議卻側重於中國承諾購買更多美國產品,而不是解決國家補貼和許多美國公司關切的其他問題。
這項由華盛頓的商業游說力量美國全國商會贊助的新研究凸顯出,中國政府的國家主導政策帶來的新挑戰,與此同時川普團隊正准備與中國進行可能的談判。
川普曾表示,與中國的貿易協議必須是公平的。不過,接近川普政府的人士表示,尚不清楚他是否會試圖就中國使用補貼和其他讓中國公司比外國競爭對手更具優勢的措施與中方對抗。
新的研究詳細闡述了自該政策實施以來,政府支持是如何持續加強的。2018年至2022年,受扶持行業的企業所享受的稅收優惠年均增長近29%,2022年達到人民幣1.3萬億元(約合1,850美元),占企業研發總支出的壹半多。
研究顯示,2015年至2023年期間,享受稅收減免和其他優惠政策的企業比例增長了叁倍多。研究還發現,根據現有政府數據,2015年至2020年期間通過國家主導基金展開的投資增長了肆倍多,2020年達到520億美元。
中國商用飛機企業仍然落後於西方競爭對手。圖片來源:QILAI SHEN/BLOOMBERG NEWS
報告還顯示,政府越來越多地以中國市場准入作為籌碼,迫使外國公司在中國建立生產和研發中心。這些做法幫助中國建立了從智能手機到電動汽車等各種產品的供應鏈。
因此,研究發現,“中國制造2025”所涵蓋的每個行業,包括信息技術、高端機械與醫療器械以及新材料,對進口的依賴都顯著下降。例如,2023年醫療器械市場中進口產品的市場份額從2015年的24%降至14%。
布雷努瓦表示,中國壹直非常善於利用外國公司,並向它們施壓,要求將生產和研究本地化。
報告顯示,商用飛機是中國企業仍然落後於美國和其他西方競爭對手的少數行業之壹。中國本土飛機制造商中國商飛(Comac)仍然依賴外國零部件來生產等與波音(Boeing)和歐洲空中客車(Airbus)商用飛機類似的國產飛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