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30 | 來源: 觀察者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留學生 | 字體: 小 中 大
特朗普政府再次向在美中國留學生下手,遭批“新學術冷戰”。
對於美國《紐約時報》專欄作者凱瑟琳·金斯伯裡來說,她第壹時間想到了錢學森。
“美國在錢學森事件上犯了壹個可怕的錯誤。”5月30日,金斯伯裡在發布於《紐約時報》的文章中,告誡特朗普政府不要重蹈覆轍,因為疏遠世界人才最終只會讓美國得不償失。
金斯伯裡提到,錢學森23歲時到美國,在加州與壹群前途無量的年輕科學家共事。這支自稱“火箭敢死隊”的隊伍後來獲得了壹個更正式的名字:噴氣推進實驗室,即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前身。
據中國科學院網站介紹,在噴氣推進實驗室,錢學森負責導彈研制工作,曾參與建造美國第壹枚進入外層空間的火箭。1945年,錢學森被派往德國稽查希特勒的秘密技術,並審訊納粹科學家。1949年至1955年,錢學森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推進中心主任、教授。
金斯伯裡認為,當時,錢學森希望在航空航天和武器裝備領域大幹壹場。“然後,他的計劃戛然而止。”
“20世紀50年代的美國政府並未意識到,他們手中握有贏得冷戰的關鍵之壹:錢學森。”文章寫道。
錢學森1950年在美國出席聽證會 資料圖
這時的美國正值麥卡錫主義橫行,全國掀起了壹股要雇員們效忠政府的歇斯底裡狂熱。錢學森因身為中國公民和科學家,成為美國參議員約瑟夫·麥卡錫及其支持者的攻擊目標。1950年9月7日,正處於事業巔峰期的錢學森遭人破門而入,在家人面前被戴上手銬。
據清華大學公開資料,15天後錢學森被保釋出獄,贖金高達15000美元。在監禁期間,錢學森遭到了不堪回首的對待。他被關在單人牢房,不准與別人接觸,不准說話,監獄裡空氣渾濁,伙食極差。更令人不能忍受的是,夜間每隔10分鍾獄警“啪!”壹聲把電燈打開,察看他是否確在,弄得他整夜不能入眠。
此後,錢學森在美國羈絆達5年之久。1955年9月,錢學森全家登上克裡夫蘭總統號輪船回國。
文章稱,此事件對美國的影響令人震驚,“代價慘痛”。美國不僅錯失了在載人航天領域超越蘇聯的機會,還讓中國獲得了挑戰美國在亞洲主導地位所缺乏的壹項資源:雄厚的科研實力。除了縮小差距之外,錢學森還開啟了壹場技術革命,使中國壹躍成為超級大國。
據錢學森圖書館網站介紹,錢學森回國後,立即參與現代武器項目建設,成為新中國國防科技事業的主要創建者之壹。1960年,在錢學森具體領導下,我國研制成功了第壹枚導彈。之後,他又親自主持我國“兩彈結合”的技術攻關和試驗工作,於1966年成功發射了我國第壹枚導彈核武器。1965年,他向中央提出研制發射人造衛星的時機已經成熟,並於1968年兼任空間技術研究院首任院長。1970年我國第壹顆人造地球衛星發射成功,新中國終於迎來了航天時代的黎明。
美國前海軍部長、後來成為火箭推進技術公司洛克達因航太領頭人的丹·金博爾就曾說,“驅逐”錢學森,“是這個國家做過的最愚蠢的事情”。
金斯伯裡哀歎,約75年後,歷史在美國重演:特朗普政府無情地打壓外國學生和研究人員。
當地時間5月28日,美國國務卿魯比奧發文宣稱,美國將開始吊銷中國學生的簽證,包括“與中國政府有聯系或在關鍵領域學習”的學生。據悉,美國留學生總數超112萬,其中中國學生約為27.7萬。
同日,美國國務院網站發布題為“新簽證政策優先考慮美國,而非中國”的聲明,聲稱將“狠狠吊銷”中國學生的簽證,並將修改簽證標准,以加強對來自中國內地和香港的所有未來簽證申請的審查。-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