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5-31 | 來源: 南方周末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當地時間2025年5月28日,據央視新聞消息,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宣布,哈馬斯加沙地帶高級軍事指揮官穆罕默德·辛瓦爾已死亡。本月5月19日,內塔尼亞胡曾在X賬戶上宣稱啟動“基甸戰車作戰計劃”,將“接管整個加沙地帶”,徹底鏟除巴勒斯坦伊斯蘭抵抗組織(哈馬斯)。 “以軍將‘控制每壹寸土地’,並通過嚴格監控人道物資分配防止哈馬斯‘重整旗鼓’。”
自2023年10月7日新壹輪巴以沖突爆發以來,已有1700余名以色列人死亡、數百人被哈馬斯扣押,受創傷的以色列公眾,至今只聽到以色列國防軍和國家安全局(辛貝特)負責人的認責聲明,但身為總理的內塔尼亞胡,始終拒絕為哈馬斯奇襲中暴露出的國家脆弱性負責。
在接受采訪時,記者曾直言不諱地問他“是否會道歉”,內塔尼亞胡卻反問:“我為什麼要道歉?現在不應檢討某次襲擊,而是應考慮以色列未來叁拾年該如何生存。”
當地時間2025年5月19日,內塔尼亞胡宣布“全面控制”加沙地區。與此同時,在加沙地帶北部的賈巴利亞,流離失所的巴勒斯坦人正聚集在壹起領取慈善組織分發的熟食。圖/視覺中國
堅持戰爭擴大化
近兩年間,內塔尼亞胡治下的以色列經歷了史上最漫長的戰爭,被超過伍萬以色列國防軍包圍的加沙走廊依然在抵抗,哈馬斯借助地道保存了有生力量,掌握著伍拾多名以色列被俘人員。與此同時,以軍的無差別轟炸炮擊已造成超過4萬巴勒斯坦平民死亡,激起全世界輿論譴責。
更有甚者,內塔尼亞胡公開承認,目前以色列正在加沙、約旦河西岸、黎巴嫩、也門、敘利亞乃至伊朗等戰線上與敵人較量, “我們面對的不僅是哈馬斯,”他說,“而是壹個成熟的伊朗為首的反以軸心,我們必須為更廣泛的防御做准備。”
以色列並未迎來和平,反而被戰爭圍困,這是國際輿論的共識。更微妙的是,沖突至今,內塔尼亞胡所提出的戰爭結束計劃——徹底鏟除哈馬斯並接管加沙,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上都難以達成。換言之,這不像是壹個贏得和平的目標,倒像是延續戰爭的借口。
2023年10月7日,在哈馬斯發動“阿克薩洪水行動”前的幾個月,以色列社會因內塔尼亞胡政府提出旨在削弱最高法院權力的右翼法案而分裂,哈馬斯的奇襲成功,更加深了以色列人對內塔尼亞胡執政能力的質疑——民調顯示,72%的人認為他應辭職。
而在國際上,由於內塔尼亞胡所采取的“以牙還牙”軍事行動把加沙平民當作主要的報復對象,從清真寺到醫院都成了以軍攻擊目標,導致以色列陷入自1948年以來最為孤立的境地:國際刑事法院檢察官以涉嫌戰爭罪尋求逮捕內塔尼亞胡;美國大學校園爆發自越戰以來最大規模的反以抗議;全球支持巴勒斯坦建國的運動達到高潮。
而在2024年7月也就是加沙沖突爆發後的首次出訪中,內塔尼亞胡在美國國會聯席會議發表演講,希望鞏固對以色列最重要的美以聯盟。美國民主、共和兩黨議員鼓掌的背後,卻是壹致呼吁以色列結束加沙沖突的聲音。
可內塔尼亞胡的回應是什麼呢?
回國後才兩天,以色列摩薩德特工在德黑蘭壹處嚴密看守的政府賓館內放置炸彈,炸死訪問伊朗的哈馬斯政治局成員伊斯梅爾·哈尼耶,且未提前告知白宮。曾任以色列國防部長達肆年的前總理埃胡德·巴拉克說,“修復內塔尼亞胡過去壹年多(對美以互信)造成的破壞,需要半代人的時間。”
隨著沖突擴大,以色列人日益擔憂,這場本為修復以色列國家安全的戰爭,反而會危及它的生存。他們最深的恐懼是,暴力循環及其為下壹代塑造的以色列形象,將對其生存和靈魂造成永久傷害。-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