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2 | 來源: 新京報書評周刊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保守主義:
人類政治實踐的底線
保守主義來源於英國和歐陸對法國大革命的反思,既有埃德蒙·柏克那種克制的懷疑與犀利的批評,也有邁斯特更赤裸的反革命思想,這兩者同時構成了保守主義的基調。
在《保守主義:為傳統而戰》中,福西特把歐美保守主義政治實踐與思想劃分為下面幾個歷史階段:在進入大眾政治時代之後,保守主義的第壹階段是從1830年到1880年,第壹代右翼政治家、政黨和政治思想家們扞衛階級社會,為社會團結和習俗的權威發聲,他們對自由資本主義和憲政制度同時持相當懷疑、批評與抵制的態度;
第贰階段從1880年到1945年,歐美主流保守主義者們做出了歷史性的妥協,接受了自由資本主義觀念和憲政制度,他們抵抗的是“經濟民主”/社會主義。但除了他們之外,仍然有壹些異議者。其壹是邊緣保守派,仍然拒絕與自由主義民主妥協,其贰是壹些思想家、評論家,他們對現代世界的丑陋和不道德深惡痛絕;
第叁階段則從1945年到1980年,為了對抗蘇聯,主流歐美保守主義者們與進步自由主義者結成了反共產主義聯盟,接受了福利資本主義;
第肆階段則是從1980年至今,蘇聯崩潰之後,聯盟破裂,硬右翼(Hard right)乘機崛起,其最近、最新的敵人則是“倫理與文化民主”。
《保守思想》
作者: (美)科裡·羅賓
福西特認為,有幾件事情讓保守主義壹直保有相當的活力。首先,保守主義並不是壹套固定不變的教條,而是壹種應對現代性挑戰的思想框架,所以其主張其實壹直在發生變化。保守主義當然有壹些共同的核心特質,包括對傳統和社會秩序的尊重,對革命和激進變革的懷疑,以及對人類理性的有限性和歷史復雜性的承認,但在具體的問題上,不同的人和地方卻各自有不同的答案。這種多變性格讓保守主義具有相當的彈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