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4 | 來源: 晚點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特斯拉 | 字體: 小 中 大
今年 4 月中旬,特斯拉采購團隊來到寧波壹家供應商的廠區,做人形機器人量產前的最後壹次審廠。門口壹輛車上,盯梢的人對上了車牌,拍下照片發給 “上線”:“特斯拉來審廠了。”
值得這麼麻煩。第贰個交易日,這家公司股價照例漲停。從特斯拉 2022 年 10 月第壹次對外展示人形機器人至今,A 股機器人概念板塊漲了 93%,同期滬深 300 指數只上漲約 1%。
壹周後,數千個組裝完成的核心零部件在寧波裝船,頂著高昂關稅,發往美國加州弗裡蒙特的特斯拉工廠。
這裡沒有壹點萬億概念板塊的樣子。弗裡蒙特工廠贰樓的機器人制造專區,沒有手臂和腦袋的機器人系著鐵鏈,掛在架子上。工程師測試完零件後,會把它們手工拼裝成新款人形機器人。地面上散落著電線和塑料包裝。
自特斯拉 2022 年亮相機器人後,全球的風險投資者、特斯拉及供應商已為此投入超過 1000 億元。到目前為止,人形機器人的生產比勞力士機械表還要手作。據我們了解,特斯拉下的零部件訂單,只要求今年交付不少於 5600 套。中國公司中,宇樹今年預計出貨約 4000 台,智元預計賣出超千台。按照目前的進展,今年全球人形機器人行業預計出貨近 2 萬台,大約是勞力士壹個星期的產量。
從完全遙控參與的北京亦莊機器人馬拉松、宇樹機器人拳擊賽,到特斯拉自己公布的機器人倒垃圾、清理桌面視頻。人形機器人還遠不是科幻片裡想象的靈活形象,也沒有在任何壹個工廠被證明有直接替代藍領工人的效率。
但期望已經被打滿,不只因為股票市場的投機,也因為人們確實期望技術能解決現實困境。咖啡店、奶茶店,年輕店員忙到崩潰已經成為壹種新聞模板,工廠招不到年輕人也早已不是歐美獨有的問題。對便宜商品的渴望,對重復工作的厭惡,不知疲倦的機器人看著像是最容易的解法。
大規模生產還沒開始,但跨越國境,幾千工程師已經忙活了好幾年。壹位接近特斯拉機器人關鍵供應商叁花智控的人士說,特斯拉美國工程師現在每天工作 16 個小時,很多供應商也是按照同樣的節奏工作。以至於雙方每天有 8 小時交集,毫無時差問題。
去年底, 特斯拉終於與部分供應商簽訂供貨協議。這是壹個實驗品走出實驗室,走向工廠變成嚴肅工業品的關鍵壹步。它的 Optimus 也是唯壹壹個進入量產階段、可以說有完整供應鏈的人形機器人。
過去半年,我們訪談了 30 多位人形機器人相關從業者,有特斯拉員工和它的供應鏈人士,也有中國的創業者和相關分析師,我們以特斯拉機器人的研發、生產為例,呈現人形機器人作為壹個產品和產業的現實。
用精密制造還原血肉之軀
人體是人類科學目前無法企及的精妙設計。比如當你俯身抱起 20 公斤的大箱子,全身肌肉都會參與聯動:力從腳底開始,腳踝關節微曲,讓重心下沉,大小腿的肌群隨即接管;腰腹部的深層核心肌肉鎖住腰椎,防止損傷;當雙手抱住箱子時,肩胛已經收緊,為手臂提供支點;起身則是腿和臀壹同上蹬,將力量沿著軀幹、肩胛送到前臂,讓箱子平穩離開地面。而控制這壹切,人的大腦基本都不太需要工作。
人形機器人不能像人壹樣裝 600 多個電機再協作,這太過於復雜。不算最復雜的雙手,壹台特斯拉最新第叁代機器人的動作,完全靠約 30 個執行器完成。
你可以把執行器想象成機器人的肌肉,任何運動都是執行器把電能轉換成動作的過程。這也是機器人最貴的部分,執行器占整個機器人 55% 的硬件成本。-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