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5 | 來源: 底線思維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此刻,中國外交官們想必與希臘神話中的代達羅斯感同身受。
這位伊卡洛斯的父親曾警告兒子:若飛得離太陽太近,蠟制羽翼必將融化墜落。但被傲慢蒙蔽的伊卡洛斯對此充耳不聞。
多年來,中國始終在警示華盛頓:將全球科技供應鏈武器化將會引發嚴重後果。北京以驚人的克制力,通過官方聲明、私下勸誡和含蓄信號,持續傳遞著“美方挑釁必有回應”的信息。
可惜華盛頓沒有傾聽——或許根本聽不進去。問題不在於北京發出的信號不明顯,而是傲慢與種族主義讓美國決策層對非西方戰略邏輯和外交辭令的微妙之處充耳不聞。當北京用冷靜而專業的外交語言表達立場時,這些不訴諸誇張辭藻的表述竟被曲解為退縮而非決心,克制再次被誤讀為軟弱。
如今,當美國國防工業基礎材料面臨斷供危機,這種誤判終成戰略敗筆。中國對芯片制裁的反制絕非應激反應,而是體系化布局——始於美國難以替代的上游原材料領域。
過去六年,華盛頓不斷升級出口管制、實體清單和制裁手段,試圖切斷中國獲取高端芯片的渠道。但是當美國聚焦於芯片蝕刻測試等下游環節時,中國不僅強化了下游產能,同時還牢牢掌控了維系整個系統的命脈——稀土。
其中最關鍵的當屬鏑和鋱。這兩種元素對制造電動汽車、風力發電機和精確制導武器所需的高性能磁體至關重要。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鏑”(dysprosium)源自希臘語“dysprositos”,意為“難以獲取”,如今伍角大樓正深切體會著這個命名的真諦。
中國不僅掌控稀土開采,還壟斷了85%以上的全球精煉加工產能。相比之下,美國至今仍不具備大規模分離提純多數稀土的能力。這意味著如果失去中國直接出口或經中國認證的海外供應鏈,美國關鍵產業將陷入癱瘓——包括國防承包商的核心領域。正如美國咨詢公司Govini多份報告所揭示的,該行業對中國原材料與零部件供應商存在嚴重依賴。
盡管美方竭力降低風險敞口,但這種依賴已經根深蒂固。想要在短期內強行脫鉤而不導致國防體系遭受重創,幾乎不可能。
中國的警示從來不是虛張聲勢。面對美國步步緊逼,北京未曾以威脅回應,而是始終強調“合作共贏”,倡導供應鏈穩定,以全球產業鏈守護者姿態示人。但這絕非示弱,而是深謀遠慮的國家戰略——始終為美國留有改弦更張、緩和對抗的余地。
遺憾的是,深受自身政治文化影響的美國徹底誤讀了這些信號。習慣於即時表演效應與媒體作秀的華盛頓決策圈,將中方的緘默克制曲解為軟弱無能,把外交對話視為依附妥協。這種思維定式持續扭曲著美國對本輪貿易戰籌碼的評估,甚至天真地認為中國崛起仍需仰仗美國的“恩賜”。
與此同時,華盛頓持續向台北輸送高科技武器,在菲律賓部署中程導彈。伍角大樓對華言論日趨尖銳,副總統JD·萬斯、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思等政府要員,更不用說意識形態鷹派國務卿馬可·魯比奧,均已公開將中國定性為“美國對手”。美軍在中國大陸近在咫尺的范圍內持續構建軍事威脅,卻對可能引發的反制後果視若無睹。
但中國既無需在言辭上與華盛頓針鋒相對,更不必采取對稱反擊。北京只需靜待時機,在關鍵領域持續積累——最終鞏固——戰略籌碼。這壹切的焦點始終在於物質層面:地殼深處的礦藏、精煉工廠的工藝、電磁場與冶金分離技術的研發與應用效率。
此刻,只需輕撥政策杠杆,中國便能讓美國整條產業鏈陷入癱瘓——如果你們持續部署瞄准我們的導彈,我們就摧毀你們的導彈制造能力。
鏑不僅是稀有礦產,更是戰略命脈。沒有它,導彈制導系統、先進雷達、戰斗機和防空攔截器所用的高強度永磁體將逐步失效。這些磁體必須在高溫環境下保持極端精度,而鏑元素正是其穩定性的核心保障。直白地說,失去鏑供應,美軍的精確打擊能力將大幅退化——“愛國者”系統、F-35戰機、高超音速攔截器的關鍵部件,都將因斷供而面臨量產危機。-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