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5 | 來源: 德國之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德語媒體:為什麼不去譴責中國?
《新蘇黎世報》評論稱,相較於任何來自歐洲或美國的和平倡議,習近平只需給莫斯科打壹個電話,就可以很快結束俄烏戰爭。《南德意志報》寫道,中美之爭早已超越關稅層面,已經蔓延至供應鏈和技術領域,因此解決爭端也將變得更加困難。https://t.co/xNhQpGON6x pic.twitter.com/P9QDUSoZka—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June 5, 2025
《新蘇黎世報》評論稱,相較於任何來自歐洲或美國的和平倡議,習近平只需給莫斯科打壹個電話,就可以很快結束俄烏戰爭。《南德意志報》寫道,中美之爭早已超越關稅層面,已經蔓延至供應鏈和技術領域,因此解決爭端也將變得更加困難。
《新蘇黎世報》發表客座評論稱,西方政治家們和媒體天天都在譴責美國總統特朗普,批評他沒有為結束俄烏戰爭付出切實的努力。然而,他們忽略了重要壹點:真正能迫使普京立即參加建設性和平談判的,只有中國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這篇題為《不被譴責的‘和平調解人’》的評論寫道:
“這兩個專制國家之間所謂‘無上限伙伴關系”的實質,其實就是北京支持克裡姆林宮的壹攬子計劃。因為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持續不斷的軍用物資和外匯支持,西方的制裁本可以給俄羅斯經濟帶來更為嚴重的沖擊。
對於中國扮演的這壹角色,西方壹直無動於衷,唯壹值得稱道的例外是2024年7月的北約峰會。當時,北約所有成員國首次公開指明中國為俄羅斯侵略戰爭的重要支持者。從外交措辭的角度來看,這次北約峰會的閉會聲明完全可以用措辭強硬來形容:‘我們敦促中華人民共和國停止為俄羅斯戰爭行為提供任何物質及政治上的支持。’不過,北約並未采取任何進壹步的措施。
在烏克蘭戰爭中,中國扮演著決定性的角色。盡管中國並沒有為俄羅斯提供武器,但卻在為普京提供大力的經濟支持,大量購買俄羅斯的石油和天然氣,向俄羅斯提供半導體產品以及軍民兩用物資,還有可能包括無人機及其相關技術。無人機正在俄烏戰爭中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
正是基於中國的支持,西方制裁之下的俄羅斯才有能力繼續發動戰爭。北約在其峰會聲明中也明確指出:‘輸入俄羅斯的產品包括軍民兩用產品,如武器配件、裝備以及原材料,這些都是對俄羅斯國防工業至關重要的前期產品。’而對俄羅斯來說,借道中國去規避西方的貿易制裁也相對容易。2020年至2024年之間,中俄貿易額已經翻了壹番。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提供的數據顯示,到2024年,中俄貿易額已達到2450億美元。 ”
《新蘇黎世報》的客座評論作者Thomas Borer質問,既然讓烏克蘭取得勝利對歐洲如此重要,那麼,歐洲為什麼不對中國施加更大的壓力呢?
”原因在於經濟依賴:許多西方國家,尤其是德國,與中國在經濟上密切相連。倘若對中國實施制裁,必將對全球供應鏈和歐洲經濟增長造成嚴重沖擊。更何況,政治家們並不希望讓中國徹底失去潛在調停人的角色,也不願進壹步促成中俄結成更親密的同盟。
要想迫使中國做出讓步,就必須協調壹致地施加外交及經濟壓力,並對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展開持續地公開批評。調查記者可以更加深入地曝光中俄兩國在戰爭經濟領域的合作。此外,還應對那些向俄羅斯提供軍民兩用品的中國公司發出有針對性的次級制裁威脅.
相較於任何來自歐洲或美國的和平倡議,習近平只需給莫斯科打壹個電話,就可以很快結束這場戰爭。對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來說,這涉及到重大利益,而對西方國家來說,則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才能迫使中國采取這樣的步驟。有鑒於此,他們更願意批評特朗普,因為這樣做,既簡單又舒服。”
中美互指違約,貿易戰陰影再現 —— 高層對話能否力挽狂瀾?
伍月中旬,中美雙方在日內瓦就暫時減緩高額關稅達成共識。然而,休戰狀態剛剛持續叁周,北京和華盛頓之間就再度充滿了緊張氣氛。而這壹次雙方爭執的焦點,也早已不再局限於關稅。《南德意志報》寫道:
”在此背景下,日內瓦共識到底包含哪些內容,這本身也成了目前雙方的爭執焦點。至於中美貿易戰是否會因此死灰復燃,現在尚無法確定。但情況並不樂觀:除了相互指責對方違約,雙方已經沒有了任何真正意義上的對話。如果在6月中旬之前局勢依然沒有緩解,美國很可能會再次提高關稅。而中國方面也已發出信號,作為反制,屆時將會再次對關鍵原材料的出口做出限制。
至此,爭端早已不再局限於關稅,而是已經蔓延到供應鏈,出口許可以及技術管制等更為敏感的領域。這類措施壹旦實施,往往很難在短期內取消。企業不得不為此尋求新的供應渠道,調整生產流程,甚至幹脆撤出市場。中美沖突對生產領域的影響越深,緩解局勢的難度也就越大。-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