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6 | 來源: 觀察者網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印度 | 字體: 小 中 大
繼去年嚴控對美出口镓、鍺、銻、超硬材料、石墨等相關兩用物項後,今年4月以來,中國再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出台出口管制措施。另有外媒稱,為追蹤整個生產鏈,中方正在建立稀土出口許可制度。
《日經亞洲》5日報道稱,隨著稀土儲備即將耗盡,印度(专题)汽車制造商感受到了日益增加的出口管控壓力,擔憂生產線將很快陷入“停擺”。
日媒引述壹名印度業內高管的話稱,“供應商通常備有3至6周的庫存,在某些情況下時間更長。可想而知,庫存很快將消耗殆盡。”
這名人士提到中方的出口許可證,“這意味著我們必須完成壹長串的文書工作,整個過程會非常漫長。”
據日媒介紹,印度進口商的清關申請,需先經過印度外貿總局的批准,再提交印外交部,隨後送抵中國駐德裡大使館,再寄送至中國供應商,最終交由中國商務部終審。上述高管稱,目前印方有20多份申請正在等待審批。
另壹名印度行業高管還透露稱,對中方審批通過的急切,正促使印度政府采取行動。據其所說,“印度重工業部、商務部和外交部均給予支持,此事已上報最高層,總理辦公室正持續跟進。”
《日經亞洲》報道亦提到,印度駐北京大使館也正在協調印度汽車及零部件制造商代表團與中國商務部方面的會面安排,具體日期目前尚未敲定。
2023年9月14日,印度古爾岡,印度塔塔汽車公司執行董事Shailesh Chandra出席Nexon EV新款電動汽車發布會。視覺中國
根據2024年全球汽車產量數據,印度是繼中國(3128萬輛)、美國(1056萬輛)和日本(专题)(823萬輛)之後的全球第肆大汽車生產國。在中方收緊稀土出口管制措施後,印度汽車生產面臨供應鏈挑戰。
港媒《南華早報》早前報道稱,作為電動汽車零部件和稀土加工領域的全球領導者,中方的出口管制正令印度快速增長的電動汽車行業面臨新的不確定性。
據報道,印度去年的電動汽車銷量超過190萬輛(占國內汽車總銷量的3.6%,注:印度汽車銷量包含兩輪車、叁輪車等各類車型),但幾乎所有車型都依賴從中國進口的零部件。僅在2024年,印度就從中國進口了價值約70億美元的電動汽車電池和磁鐵。
報道指出,盡管擁有約690萬噸稀土儲量,但由於國內開采和加工能力不發達,印度的電動汽車生產仍然依賴從中國進口,並且在關鍵原材料領域得益於中國先進的精煉設施和高效的供應鏈體系。
不過,也有分析人士擔憂,此舉暴露出印度對中國供應鏈的嚴重依賴程度。若不能實現戰略性投資並向自主化方向轉型,這個國家恐將在清潔能源革命中掉隊。
市場研究公司Grant Thornton Bharat的合伙人兼汽車行業負責人薩克特·梅赫拉(Saket Mehra)表示:“中國對稀土礦物,特別是用於電動汽車發動機的稀土磁鐵的出口限制,直接造成的影響包括因關鍵電動汽車電機部件短缺而導致的生產延遲、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先進電動汽車電機技術研發放緩。”
他還提到,中國在2023年加工了20多萬噸稀土,而印度國有稀土企業IREL每年加工的稀土僅為區區1萬噸,這壹差距突顯出印度迫切需要實現其精煉能力的現代化。
報道稱,盡管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並非專門針對印度,但其“連鎖效應”確實波及到了其關鍵電動汽車零部件的供應鏈。壹些分析人士認為,印度必須迅速采取行動,才能減輕影響。而其他分析人士則認為,印度必須超越“進口思維”,才能確保本土電動汽車生態系統的未來。-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