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07 | 來源: CDT關注 | 有0人參與評論 | 專欄: 天安門 | 字體: 小 中 大
美籍華裔作家匡靈秀(Rebecca Kuang)回到母校喬治城大學,為 2025 屆畢業生發表演講。匡靈秀出生於廣州,4歲隨父母移民美國,先後就讀於喬治城大學、牛津大學、耶魯大學,22歲起發表《罌粟戰爭》叁部曲,獲得過星雲獎、軌跡獎、克勞福德獎、英國圖書獎,登頂《紐約時報》和《星期日泰晤士報》暢銷書排行榜。在演講中,她回顧了祖父輩在內戰、毛時代的艱難求學之路,以及天安門事件的沖擊,並直言今日美國的高等教育正遭受聯邦政府的攻擊——“若你堅守原則,遲早要面對坦克”。
以下為匡靈秀演講稿中文翻譯版:
下午好,2025屆的同學們。柒年前,我就坐在你們現在的位置上,等待著開始我人生的其余部分。能被邀請回來為你們送行,這是莫大的榮幸。
在高等教育受到聯邦攻擊的時候寫畢業典禮演講,感覺很奇怪。大學曾經是國家寶藏,但今天我們文化的潮流已經轉向,現在智識主義、探究和好奇心都成了罪過。當我開始攻讀博士學位時,我知道學術就業市場會很艱難。我不知道整個系會直接關門,但大學的衰落早就開始了,我們這壹代進入大學時,公眾對高等教育的信心正處於歷史最低點。
現在人們的看法是,大學是你去接受政治洗腦的地方——改變你的性別,讓ChatGPT寫你的論文,在某人村莊公寓陽台上吸毒,談論德裡達,支付你永遠賺不回來的昂貴學費,因為現在大學甚至不能幫你找到工作。我們太習慣於把大學說成是壹種輕浮的東西,壹種奢侈品,以至於我們忘記了像這樣的空間是多麼稀有。
我想分享壹個故事,關於我家族的男性們如何幾代人來壹直在努力接受教育。
X平台截圖
我的曾祖父來自湖南省的壹個小村莊。他是家裡第壹個識字的人,高中畢業時成績接近班級前列。他本來可以去廣州的嶺南大學,但當時正值內戰,他的家人擔心如果他去廣州會被殺死,所以他成了壹名小學教師。但毛主義政權在1950年代末鎮壓知識分子異議,他受到迫害,被解雇,被迫成為農民。
我的祖父只讀到中學。那是饑荒年代,他們太窮了,上學是奢侈品。他從未接受過教育,為此遺憾終生。
我的父親出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間。那是意識形態狂熱的拾年,知識分子被毆打、監禁和處決,大學被關閉,學生被送到農村接受政治再教育。但毛澤東在我父親八歲時去世,第贰年中國恢復了全國大學入學考試。
全家都很興奮。就是這個機會!這是他們終於要送人上大學的時候。我的曾祖父肆處拜訪他的老師朋友們,試圖找到任何在清洗中幸存下來的教科書。正如我父親所說的,我們有人能教,有人想學,我們很高興。
我父親很擅長學習。他最終進入了北京大學,全國最好的學校。在那裡,他被物理學吸引,因為宇宙的自然定律似乎是客觀和可定義的。真理是清晰的,任何意識形態都無法遮蔽那光芒。
他在中美物理考試和申請中表現出色,被錄取在美國攻讀博士學位。他於1989年夏天從北京大學畢業。那個夏天還發生了別的事情。
中國共產黨前總書記胡耀邦去世了。他是黨內的改革者,支持經濟和政治自由化,為此被迫辭職。當他去世的消息傳出時,北京的學生湧入天安門廣場抗議,我的父親和他的同學們壹起走上街頭,要求言論自由、新聞自由和民主改革。
我問過他在示威的早期是否害怕過。他說沒有。他說學生們壹開始很樂觀。我們認為我們站在歷史正確的壹邊。我們都被卷入其中。我們以為學生會獲勝。當國家派遣坦克時,這完全是壹個沖擊,是他們任何人都無法想象的事情。-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