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0 | 来源: 问问马斯克AskMusk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这两天,网上突然集中传出星链卫星大批坠落的消息,并占据了一些新闻榜单的热点。

以证券时报的这则报道为例,文中援引“媒体报道”:2021-2023年,星链卫星坠落数量分别为78、99、88颗,但2024年,316颗。仅从数字上看,坠落数量比往年多了近4倍,确实有点吓人,并由此推出,“祸不单行”!
中国还有句话,叫“幸灾乐祸”,大概也是这个意思。
但,事实果真如此吗?
这里尝试做一些说明:
星链卫星是从2019年开始组网发射的,2019到2020年,共计发射了953颗卫星,使用的是第一代版本。之后从2021-2024年,
开始使用第二代版本以及星链mini版本,发射量也逐年增加,累计又发射了近8000颗。目前,星链累计发射的数量为8722颗。
其中,星链第一代卫星的设计使用寿命为5年,从第二代起通过部分配备高效推进系统(如电推进)或优化轨道管理,使用寿命增加到了8-10年。
所以,2019-2020年发射进入轨道的第一代卫星,到了2023年,就进入了报废周期。按照国内媒体这两天的报道,2020-2024,共计损失583颗,相对于2019-2020年发射的983颗,这反倒说明还有400颗在达到或临近使用期限后,还延迟退休了。
2024年开始,星链卫星坠落的数量开始大幅增加,原因就是2019年开始发射的第一批卫星到期退休了,这又有什么“奇怪”的呢?而且,往后,随着发射卫星数量逐年增加,分母变大,每年坠落的绝对数量还会有所增加。
那星链卫星为什么一定要“坠落”,就不能一直呆在轨道上吗?答案是不能。哪个国家的也不能。星链是低轨卫星,还是会有一些稀薄的气体和引力作用,虽然通过电推力或者轨道管理能延缓坠落的速度,但目前低轨卫星5-10年是行业公认的生命周期。-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