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9 | 來源: 科技日報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本報記者 管晶晶
近日,小紅書上出現了壹篇題為“在清華不懂就問,這是個什麼神秘高科技組織?”的圖文筆記,引發1.6萬點贊,2000多條留言。
圖上,8位頭戴“神奇發帽”的人坐在清華大學新清華學堂觀眾席觀看舞劇《詠春》演出。網友紛紛留言,有人以為這是集體染發看演出的行為藝術,有人說這像是被蕨類植物寄生,還有人擔心會不會對身體有影響……
6月19日,科技日報記者獨家連線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神經工程實驗室神經美學研究團隊,對網友關注的“神秘高科技組織”進行揭秘。
網民提問。(小紅書)
第壹問:“神奇發帽”有什麼用?
“這是國內首次將無創腦機接口技術(如高密度EEG結合可穿戴傳感器)系統性應用於美學與藝術研究,也是國內首個真實劇場神經美學實驗。我們的實驗目標是在現場真實劇院場景下,借助神經科學研究方法和高精度腦電設備,同步捕捉觀眾在欣賞演出時的神經活動,對觀眾的審美體驗進行解碼。我們希望通過這壹跨學科探索,推動技術在理解人類審美體驗中的新應用,為藝術認知研究開辟新路徑。”清華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神經工程實驗室主任高小榕教授告訴記者。
8位志願者所戴的“神奇發帽”其實是無創腦電帽,結合多模態采集設備可以進行多人同步非侵入式腦電數據采集。中國的無創腦機接口技術研究自上世紀90年代在清華大學啟動,迄今已有近30年歷史。“在無創腦機接口領域,目前中國與國外處於並跑地位,甚至在某些方面具有領先優勢。”高小榕介紹,“借助無創腦機接口進行失能康復訓練,中國已有上萬宗案例。北京天壇醫院曾做過大樣本比較,使用無創腦機接口進行主動康復,與傳統康復訓練相比,時間縮短1/3,效果提升1/3。-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