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19 | 來源: 法廣 | 有0人參與評論 | 字體: 小 中 大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6月19日下午同俄羅斯總統普京通電話,就中東局勢交換意見,引發了法國媒體的關注。法國《回聲報》相關的標題為”以伊對攻升級,但中國為何在與伊朗結盟的情況下仍保持謹慎的態度?“
文章分析說,中國是其在該地區的主要合作伙伴之壹。盡管中國和伊朗的關系日益密切,但作為世界第贰大經濟體,中國在此次沖突中幾乎沒有什麼籌碼。
《回聲報》表示,中國擔憂是有道理的。烏克蘭戰爭地處歐洲,讓中國企業在俄羅斯蓬勃發展。而以伊戰爭發生在中國”家門口“——烏魯木齊與德黑蘭僅相距3217公裡——並直接威脅到中國在該地區的經濟利益。
中伊關系專家、格勒諾布爾政治學院和巴黎天主教學院講師南錫尼(Théo Nencini)表示,“中國超過壹半的石油進口需要通過霍爾木茲(Ormuz)海峽。中國12%到18%的石油來自伊朗。對中國來說,風險巨大。”
寧夏大學教授劉新春(音譯)對法國記者表示,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原油進口國,因此容易受到油價波動的影響。如果沖突升級並失控,對中國來說後果可能非常嚴重。
《回聲報》19日報道表示,2016年伊朗政府與中國方面同意共建格什姆石油碼頭,為中國船企在伊朗的生意提供了便利,同時也為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央企進入伊朗石油市場創造了條件。
該報報道說,中國正向這個擁有8000萬人口的市場出售汽車、消費品和監控攝像頭。德黑蘭的伍條地鐵線路是由中國公司修建的。中國還贏得了伊朗首都與伊斯法罕之間高速鐵路的建設,該項目原定於2024年竣工,但目前面臨延誤。
然而,兩國貿易極不平衡,伊朗的貧困狀況阻礙了中國向其出口高價值技術。得益於石油,中國是伊朗最大的貿易伙伴,但伊朗卻只是中國第38大貿易伙伴。-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原文鏈接
原文鏈接:
目前還沒有人發表評論,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