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期: 2025-06-20 | 来源: 南风窗 | 有0人参与评论 | 字体: 小 中 大
又有种植户农作物被“哄抢”事件。
6月13日和14日,安徽宿州埇桥区解集镇租地种植的一家农场负责人接连两天发布短视频,称自己租种的500亩土豆遭到当地老百姓“哄抢”。
农场负责人称自己租种的500亩土豆遭“哄抢” / 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该负责人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从6月10日起,每天约有500名村民手持袋子、锄头等工具,进入其未收获完的土豆田中“哄抢”。
但在16日,解集镇当地村干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否认了“哄抢”。他认为这“肯定是误会”,并称是该承包农户开放给老百姓捡拾的,在此之前,承包户已经捡过两次,大的、中的土豆都捡完了,老百姓捡的都是种植户不要的小土豆。
该村干部还称,他不理解为什么老百姓捡拾承包农户不要的土豆,对方还要报警。
当天,安徽宿州埇桥区警方发通告:目前,公安机关已受案调查,下一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法依规处理。
其实,稍加检索便会发现,近几年的夏收或秋收时节,在河南、河北或安徽等地,此类新闻事件几乎成了“保留节目”。尽管数量不多,但每年总会发生一两起。
2023年,河南周口一中药种植合作社遭人哄抢 / 图源:央广网
综合本次及此前发生的同类事件来看,两个特点较为明显:一是被“哄抢”的基本都是外来承包种植户;二是事发后,承包种植户笃定这是“哄抢”,当地村民乃至当地基层干部回应此为捡拾——村民捡的是承包户放弃了的作物。
这种撕裂的认知,若是孤例,则可以合理怀疑村民和当地是有意为之。但几乎每起此类新闻事件中都存在这种认知的撕裂,就不免要多加思索:
这种撕裂不单是村民为了避责或当地为了包庇。重复发生的此类事件,也不能以一句“当地民风不正或剽悍”来解释。- 新闻来源于其它媒体,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
原文链接
原文链接:
目前还没有人发表评论, 大家都在期待您的高见